4。周瑜 其实周瑜在孙策时依然是很受倚重的,整个东吴历史上的中护军,只有周瑜一人,后面皆分为左右护军。领这个官职的人本该待在统治中心,可是孙策却留下周瑜在巴丘。而另一方面,周瑜遥领江夏太守的身份,就代表了他是孙策留在西边对付刘表的重要棋子。如果孙策真的北上,真正的威胁除了自身内部的不安定因素以外,就只剩下西边刘表。所以周瑜被外放,和太史慈、孙贲一起直接应对孙氏集团这个最重要的对手。 5。陈登 一般认为袭许说最大的疑点在于孙策袭许根本不需要经过徐州,所以也有说孙策的目的就是徐州。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一个点。。 陈登的广陵太守治射阳。射阳的位置,在广陵县靠北的地方,而之前的广陵治所是靠近江都的广陵县,那么陈登实际上是将治所北移了。 而结合《先贤行状》陈登和孙策之间的两次冲突爆发在匡奇,那么只需要看匡奇的位置,就可以知道陈登当时在哪里。由于建安十三年孙权围合肥,别遣张昭攻匡奇,于是多有认为此处或有误,因为按照一般思维,陈登为广陵太守,匡奇当在广陵,与射阳近,可是孙权的战场却在淮南。【◎谢钟英曰:《江表传》“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孙权攻登宜在射阳,则匡琦当与射阳相近。】 可是如果认为这是陈登不在射阳,而匡奇的位置就在九江与广陵交界处附近,那么是否北上袭许和进攻陈登的路线就直接合体了? ![]() 而先贤行状后面又说,“迁登为东城太守”。临淮郡东城县的位置,大致也在九江与广陵交界附近。曹操特为陈登别立一郡,又让这位号称“遂有吞并江南之志”的太守内调,实在是让人无语,这岂不是在说曹操识人不明吗?陈登身为广陵太守,先将治所北移,又再西迁,随后直接被内调为东城太守。。。这真的像一位两次打出斩获万计的战绩的人的正常行为么。 而陈登死后,“文帝追美登功”,考虑到曹魏的诏书习惯以一报十或者连莫须有之功也常有歌颂。。。这两次战功的来历,怕是昭然若揭了。 6。曹操 这一块要注意的点我感觉太多了,怕自己说不好,静待高人吧。官渡时曹操的内忧外患,只怕不够数的。至于孙策遇刺的与曹操有关的阴谋论大家也很熟悉,也不多说了。抛砖引玉之辞,见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