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消失的战地记者:报道“卢沟桥事变”第一人方大曾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2006年3月,他的家属将他遗留下来的837张原版底片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时,关于他的身世才为人所知。他叫方大曾,在他短暂的人生里曾有过一段传奇故事。
    方大曾出生于北平一个殷实富裕的家庭,自幼爱好摄影,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摄影中。大学毕业后,他的摄影活动也迅速与民族救亡运动紧密结合起来。1936年12月,方大曾独自一人奔赴绥东战场采访,迅速成长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他拍摄了大量反映中国军民抗战的珍贵图像,也留下了描述战场的诸多文字。发表在《大公报》上的《平汉线北段的变化》是25岁的方大曾留给世人的最后印记。
    如今,他当年在战场上拍摄的照片,作为《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的一部分,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他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用青春和鲜血,记录了一个浴血奋战的年代。
    80年前,一位署名为“小方”的记者常在报刊上发表来自抗战前线的图片和通讯,因而迅速成为广受关注的战地记者之一。但是,“卢沟桥事变”后不久,这位战地记者却消失了,从此很少有人提及他和他的作品。直到2006年3月,他的家属拿出837张保存完好的抗战前线的底片,人们才得以了解“小方”的传奇经历。
    
    著名抗战报道记者“小方
    1936年12月5日清晨,经过在平绥铁路(北平至归绥,今北京至呼和浩特)上的一夜奔波,303次快速列车喘着粗气缓缓驶入绥远省集宁县平地泉站。在凛冽的寒风中,蒸汽机车喷出浓浓的白雾。列车停稳后,只见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拎着行李匆匆走下车厢。他叫方大曾,来自北平,作为中外新闻学社的摄影记者,他此行的任务是采访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绥远抗战。而此时,就在离集宁不远的前线,中国官兵正在同日伪侵略军展开殊死拼杀。
    作为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夕中日之间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绥远抗战堪称1936年中国最轰动性的事件。在当时中日双方全面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形下,绥远抗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绥远的阴谋。更重要的是,绥远抗战激发了全国人民空前的抗战热忱。
    
    绥远抗战进行期间,全国舆论高度关注。不过由于通讯手段的落后以及交通的不便,只有为极少数新闻记者有机会亲赴前线进行采访。例如著名记者范长江,1936年11月16日,当绥远抗战刚刚打响之际,便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抵达集宁前线考察采访,此后又辗转各个战场,撰写了一系列反映详尽的战况报道。不过在当时信息相对闭塞的情况下,除了这些零星的文字报道之外,广大内地民众渴望了解更多这场塞外战事的详情。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方大曾的青年战地摄影师从北平赶来。
    方大曾是谁?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了。原因很简单,他25岁时就神秘消失在了抗战最前线,而他留下来的大量摄影作品也历尽颠沛,长期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近些年才逐渐为人所知。然而翻阅抗战爆发前后的民国报刊,我们却惊讶地发现,在80年前,方大曾堪称新闻界和摄影界颇为知名的人物。作为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图片供稿人之一,他的笔名“小方”频频出现在《申报》、《东方杂志》、《世界知识》、《大公报》等重量级报刊上,而他的战地报道曾经与范长江等大牌记者齐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