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败?被杀前他说了一句话(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其实,这都是借口,荆轲一则内心胆怯,二则仍在算计。太子丹曾说,“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是太子丹定下的上下策,让荆轲做好两手准备。上策,让荆轲效仿曹沫,用匕首逼嬴政发誓退还土地,两国和好;下策,让荆轲直接干掉嬴政。荆轲看中了上策,这样做,不仅可以立下大功,而且能全身而退,归国后一番富贵。
    然而,历史不能复制,“柯地之盟”和“入秦定盟”不可同日而语。不同时,不同势,不同事,志在统一天下的嬴政不是甘做一方霸主的齐桓公,书生意气的荆轲也不是孤注一掷的曹沫。荆轲想学曹沫,那只能是他单相情愿。
    要等的人始终没来,也不可能来,荆轲在太子丹的催促下不得不启程了。多日来,太子丹对荆轲那个好啊,“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活了几十年,平日最多只能跟屠夫共饮劣质酒的荆轲哪受过这般待遇?如今要全部抛下,荆轲能舍得吗?能不想再回来享受上帝般的生活吗?虽然嘴上喊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心里想的却是一定要回来,而且是风风光光地回来。
    
    当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的场景一直盘旋在荆轲的脑中,曹沫第二即将诞生。图穷匕见时,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想拉住嬴政,把匕首架在其脖子上,逼嬴政就范。然而,荆轲失败了,嬴政的袖子太长了,他还没靠近目标,袖子就被他扯断了。事情就坏在这上面,若荆轲直奔主题,把匕首直接刺向或掷向嬴政,嬴政根本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战机稍纵即逝,上策不成走下策,但一切都晚了。嬴政受到惊吓后,跑得比野马还快。气喘吁吁的荆轲,被嬴政趁机一剑斩掉一条腿,成了废人。荆轲瘫在地上,最后来了个孤注一掷,结果有气无力,把匕首掷偏了。死到临头,荆轲自嘲似的说了一句话,“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是一句实话,道出了荆轲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行刺,而是劫持,不是杀人,而是为了一纸随时都会被撕碎的保证书。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荆轲被乱刀砍死。没有刺客的果断,没有必死的决心,没有过人的剑术,荆轲还未入秦时,就已经注定要失败,而且是完败。荆轲最终毁在他的书生气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