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小女儿,唐高宗的同胞妹妹。她是衔着玉出生的,数遍史书,所有的公主中,唯她风光占尽。唐朝有明文规定,公主不能使用“名山、大川及畿内县”作为封号,怕惹怒神灵。可她一出生,太宗就迫不及待地为她破例赐号“衡山郡公主”,足见对她的疼爱。 初唐还规定,公主出嫁时,给食邑300户。太宗一贯标榜自己是守法模范,并以此沾沾自喜,可他一早就给了衡山公主食邑,等女儿八岁那年,他再次迫不及待地公然违反规定,增加了女儿的食邑。 至于女儿的乘龙快婿,太宗更是要早早定下来。衡山公主九岁那年,大唐纠察官魏征病重,太宗巴巴地跑去探望老战友,看见了他病榻旁站着的魏家长公子魏叔玉。魏叔玉年纪不大,却已经可以看出玉树临风的范儿。太宗马上就盯上了魏公子,他第二次去探望魏征时,干脆将宝贝女儿拉上了。他坐在魏征的病榻前,指着衡山公主,说要把女儿许配给魏叔玉。病得迷迷糊糊的魏征根本没看清这个儿媳长什么样子,但皇帝的好意,他领了。 以魏征教育孩子的功夫,魏叔玉应该差不到哪儿去——一个人连皇帝都能教育好,别说自己的公子了。等衡山公主嫁过去,俩人的小日子应该会过得不错。可是,不久就有人揭发魏征的奏折都保存有副本,明显是在说皇帝智商不行,没有他魏征,一定会一溜跟头栽得鼻血长流。太宗气得将自己给魏征立的碑推倒,自己写的赞美魏征的碑文也要磨掉,自己的宝贝女儿也要和魏家解除婚约!  九岁的小女孩什么都不懂,只说了一句“我听父皇的”,然后就转身跑去放风筝了,满天都是咯咯的笑声,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衡山公主第一次“被恋爱”失败,太宗的眼珠子扫遍天下20岁以下的小鲜肉,然后摇头长叹:“怎么没有一个让朕满意的小男生呢?不是个子不高,就是脸皮不白;个子高、脸又白的人,才华又不行……”太宗为此伤透了脑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的头发白了,身体也不行了,其中有国事的操劳,也有选女婿的焦心。小女生已经长成了大美女,太宗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得把自己宝贝女儿的事办了,才能瞑目离开。他决定甩开膀子,和时间赛跑。 终于,他拍板,要将衡山公主嫁给长孙诠。长孙诠是长孙皇后的族弟,人长得帅,人品也好,太宗超级满意。至于长孙诠比自己女儿高一辈的事,他根本不管,并马上告诉长孙诠的爹:我女儿要嫁给你儿子,你们家就偷着乐吧! 虽然衡山公主是外甥女嫁给了舅舅,好在这舅舅不是亲的,也年龄相当。情窦初开的衡山公主心灵花开,悄悄看了一眼未婚夫,正和他四目相对,一时间电光闪闪。小公主笑得春光灿烂。 太宗很得意:自己打仗不赖,治国不赖,看来选女婿的眼光也很牛啊。他立刻开始大力操办女儿的婚事,但还没有筹备完成,就撒手人寰,把宝贝女儿的终身大事托付给了接班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