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有二。 第一,为什么他会来得这么巧,世上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发生吗? 第二,拖雷为什么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和哥哥窝阔台情深义重到可以豁出性命的地步吗? 第一个疑点,我们姑且认定就是巧合,拖雷刚巧赶上了。第二个疑点就经不起推敲了。事实上,拖雷和窝阔台之间,并没有深厚的情谊。不仅没有,而且还是对立的。 我们知道,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谁来继位?这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按蒙古人的传统,幼子有优先继承父业的特殊待遇。若沿袭这一传统,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在继任大汗的问题上,就拥有极大的优势。然而,成吉思汗凭借自己的成就和威望,打破了这一传统,没有以拖雷为继承人,而是选中了三子窝阔台。 成吉思汗作出这种抉择的原因只有一个——从才能和特长的考虑。尽管拖雷是他最心爱的一个儿子,而且,论军事才能,拖雷也是四子中最强的。可是,作为一国之君,单有军事才能远远不够。因此,在择立储君的问题上,成吉思汗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 ![]() 网络配图 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中记载:成吉思汗从窝阔台的言谈举止中,时时看出他是皇位的适当人选,并发现他治理朝政和卫国御敌的才干。而他的其他三个儿子,都不具备如此的才能。 经过反复慎重考虑,成吉思汗决定打破传统,大胆变革,立窝阔台为储君。同时对其他三子也作了妥善安排:长子术赤管狩猎,次子察合台掌法令,尤其对幼子拖雷,为了弥补他失去汗位的损失,成吉思汗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做法,一方面将国家的治理重任交给窝阔台,另一面则将大部分的军队统辖权交给拖雷。 遗憾的是,这样分配的结果,实在是治标不治本。在一段时间里,使窝阔台和拖雷之间保持了权力的平衡,也缓解了矛盾。但从长远看,这种权力的分割,势必导致多年后的再度争斗。 事实亦是如此,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拖雷对军队的控制,使成吉思汗家族之间的权力竞争日趋激烈。以至于在争夺汗位的问题上,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形成两大阵营。察合台和窝阔台为一党,术赤和拖雷为一党。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窝阔台和拖雷的不合。那么,拖雷还会甘心情愿去替哥哥窝阔台送命吗? 因此,关于拖雷主动喝下“巫咒之水”的这一历史细节,未必就真实存在。如果这一细节不复存在,窝阔台谋杀拖雷的一说也就站不住脚了。 退一步讲,即便这细节真实,也不能认定就是窝阔台谋杀了拖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