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指的是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一事。汉武帝晚年想册立钩弋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又担心自己死后皇帝年幼,太后容易把持朝政祸乱朝廷。于是,为了皇权的稳固,汉武帝狠心赐死了年轻貌美的钩弋夫人,以绝后患。就这样,已有“先例”的“子贵母死”制度作为北魏的祖制传了下来,历代帝王都必须遵守这项制度。这可苦了生下皇子的后妃们。儿子被立为皇储本是好事,可这也意味着宣布了她们的死期。 ![]() 网络配图 尼姑出身的胡太后 胡太后年少时曾入佛寺做尼姑。她在佛寺钻研佛法,通晓很多佛经义理。她的姑姑也是尼姑,经常出入皇宫。北魏宣武帝即位初年,姑姑引荐她入宫宣讲佛法。容貌秀丽、口齿伶俐的小尼姑,很快就打动了宣武帝。于是,宣武帝下诏封她为世妇,留在宫里。她又不把“子贵母死”的制度放在眼里,拼死为宣武帝生下一名皇子。宣武帝将她生的皇子立为皇储,并为她废除了“子贵母死”的残酷制度。儿子即位后,胡太后耗巨资开凿石窟,兴建佛寺,生活奢靡,荒淫无度。她的胡作非为直接导致了北魏的分裂。 一立一废,两场悲剧 然而,这种极端的制度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小皇帝的生母被赐死,就需要有其他女性来照顾他。于是,北魏出现了奇特的三位皇太后并存的局面。一位是皇帝的生母,皇帝即位后要追封被赐死的母亲为皇太后;另一位是皇帝的养母,由于对皇帝有养育之恩,她们也会被封为皇太后;第三位更神奇,按照北魏拓跋氏的古制,皇帝的妃子需要亲手铸造一个金人,只有铸造成功的才有资格被立为皇后。于是,在前朝铸造金人成功而被选为皇后的人(非皇帝生母)到了后一朝,便理所当然被尊为皇太后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