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恒慕义(Arthur William Hummel,1884-1975),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创建人和首任主任(1928-1954)。曾担任1940-1941年度美国东方学会主席,1948年远东学会(后改名为亚洲学会)成立后担任首任主席。 ②Arthur W.Hummel,"Ku Shih Pien(Discussions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Volume One,"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Vol.V.,No.5(Nov.,1926),pp.247-249.此文后收入《古史辨》第二册,第364—369页。 ③Arthur W.Hummel,"What Chinese Historians are Doing in Their Own Histor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34,No.4(Jul.,1929),pp.715-724.该文的中译文题为《中国史学家研究中国古史的成绩》(王师韫译),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9集第101期(1929年10月16日),后又收入《古史辨》第二册,第443—454页。 ④Arthur W.Hummel,"Introduction,"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Historian:Being the Preface to a Symposium o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Leiden:E.J.Brill,1931,p.v.该“译者前言”由顾颉刚在燕京大学的学生郑德坤译成中文,题为《近百年来中国史学与古史辨》,载《史学年报》第1卷第5期(1933年8月),第147—161页。本文引用参考了郑德坤译文。 ⑤Arthur W.Hummel,"Introduction,"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Historian,p.vi. ⑥《古史辨》第二册,北平朴社,1930年,第335页。 ⑦J.K.Shryock,"Review of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Histori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Vol.52,No.1(Mar.,1932),p.100. ⑧顾颉刚:《顾颉刚日记》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767页。此文后刊载于三处:《孔德旬刊》第34期(1926年6月21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1集第1期(1927年11月1日)、《古史辨》第二册上编。收入《古史辨》第二册时顾颉刚在题注中说在华文学校发表演讲的时间是1926年6月1日,与日记所记1926年7月12日有出入。 ⑨详见《顾颉刚日记》卷一第768页;卷二第128、130、699页,卷三第155页。 ⑩卜德(Derk Bodde,1909-200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汉学研究创始人,长期担任该校教授(1938-1975)。曾当选1968-1969年度美国东方学会主席,1985年获得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 (11)《顾颉刚日记》卷三,第247—248页。 (12)同上,第248页。 (13)卜德:《左传与国语》,《燕京学报》第16期(1934年12月),第162—163页。 (14)同上。 (15)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123—124页。 (16)《顾颉刚日记》卷三,第13、190、414、480、482、484、623、647、648、655页。 (17)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1905-1994),美国芝加哥大学汉学研究创始人,曾长期担任该校教授(1936-1973)。曾任1955-1956年度美国东方学会主席。 (18)《顾颉刚日记》卷三,第167、190、294、312、350、356、366、396、397、400、407、412页。 (19)《中国之诞生》于1936年正式出版,是西方第一部利用甲骨文和金文对商周史进行综合描述的著作。 (20)《古史辨》第一册,北平朴社,1926年,第201页。 (21)顾立雅:《释天》,《燕京学报》第18期(1935年12月),第63页。 (22)海伦·斯诺:《旅华岁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86页。 (23)富路特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研究创始人,长期担任该校教授(1927-1961)。曾担任1946-1947年度美国东方学会主席,1956-1957年度美国亚洲学会主席。孙念礼是美国第一位获得汉学博士学位的女学者,长期担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1928-1948)。 (24)Ku Chieh-Kang and L.Carrington Goodrich,"A Study of Literary Persecution During The Ming,"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3,No.3/4(Dec.,1938),p.254. (25)详见《顾颉刚日记》卷一,第745、748、767页。 (26)详见拙文《第一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读书》2010年第4期,第96—10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