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现代史 >

英国诺丁山种族骚乱与《1976年种族关系法案》(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历史教学》2014年第24期 任灵兰 参加讨论

    二战后,为了调整和恢复世界经济关系,重建战后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中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构建新的世界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目标是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具体来讲,各国实行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自由贸易多边兑换。这实际上正式宣告美国业已获得对世界经济的绝对话语权,而同时表明,英国曾长期以来在全球经济中独执牛耳的格局已成为历史。不仅如此,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事实上的失败对英国经济发展又是致命一击。之后,英国一直处于前经济危机的状态,工业部门中的几大行业开始大规模收缩,失业率开始逐步升高,从1955年到1958年,英国的失业率在3%左右。(22)这相比起1948年以来福利制度下的“充分就业”而言,就业情况已开始恶化,而大量有色人种的不断涌入对英国的就业市场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据当时的劳动大臣翰森(Randall Hansen)的档案资料显示:早在1958年8月,英国国内就业市场对移民劳动力的需求已开始下降;在1959年下半年,有色人种的失业率又进一步升级。(23)因此,当1958年英国经济下滑之时,本来就对有色人种心怀芥蒂的白人青年开始寻衅闹事、攻击诺丁山黑人,以此来发泄对其自身经济遭遇的不满。到1963年2月,英国失业人口为87.8万人,占到被保险人口的3.9%,达到1947年以来的最高。(24)从1966年到1970年,伯明翰12%的男性工人失业。(25)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就业市场的疲软势必造成白人与有色人种的生存竞争。
    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尚可以依靠国库财力勉强支撑福利国家制度的运行,使失业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那么,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经济却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世界经济危机致命性的打击。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表现出的是与以往经济危机完全不同的“滞胀”特点: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并存,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均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1973年底“石油危机”爆发,英国因完全依靠进口石油而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于是,各大工业部门相继受到沉重打击,失业率大幅提高。1 974年初英国男性失业率为2.3%左右,到1975年初超过4%,1976年初已逼近6%,(26)而有色人种的失业率更高。英国政府将有色人种群体引入的初衷,是以较低的工资水平支撑英帝国传统的工业大厦,然而,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使英国的各大工业部门开始大幅度收缩,裁员减薪便成为应对经济危机的首要手段,而有色人种首当其冲。所以在此情况下,有色人种群体中的青年面对惨淡的生存局面,以及平时所遭受的歧视性待遇就很容易产生冲动和过激的行为。
    其三,1976年诺丁山种族骚乱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英国政府制定的移民政策的目标与对待移民的政策相矛盾。英国政府引进移民的主要目标,是想拯救即将倒塌的工业大厦。自1945年以来,英国当地人因薪金太低或工作条件太差而不愿在一些工业岗位上就业,政府只好制定移民政策,从新英联邦、西印度人以及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中引进大量劳动力。作为补充的劳动力资源,这些移民主要在金属制造业、棉织业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等部门工作。(27)但是,这些移民进入英国之后,英国政府并没有给予他们与原住民一样的平等待遇。除了工作性质的区别之外,在其他待遇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别,比如,住房、教育以及政治领域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甚至歧视。
    英国社会当时的这种状况呈现出的是一种奇怪的悖论,即英国政府劳动力需求的政策与英国经济衰落的悖论。一方面,政府认为英国劳动力短缺,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英国经济一步步衰退,就业市场早已饱和,不需要过多的移民。可是,即使到1965年,英国政府预测每年劳动力的短缺仍高达20万,英国政府需要大量的移民以支持和加强衰落中的工业竞争力,特别是在纺织、运输、国民医疗服务行业以及旅馆、餐馆行业中。但是,当时的就业市场业已饱和。英国劳动大臣认为,从1958年8月开始,移民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已在下降,应该控制移民进入,但是英国殖民地办公室却避免移民控制。(28)尤其是大量移民进入英国后,其境遇恶化直接反映了英国政府所谓的“宫廷—乡村”或“中央—地方”的两分法战略路线的短视,也就是内阁中高级大臣和高级公务员构成政治管理社区,而外围或乡村就是所有其他地方和机构。(29)如此一来,就使得这些刚刚进入英国的异乡人成为无人问津的外围人,他们既没有能力组织起有效的地方自治机构,又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有力帮助,由此对英国难以产生认同感。
    尽管有人曾指出,《1962年联邦移民法案》的出台标志着当代英国种族关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因为自此之后,英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从放任自流策略改为宏观调控政策,对种族关系赋予法律保障,中央可以直接通过财政援助来帮助有色人种。但客观现实却是,政府仍然实行旧的中央自治政治路线,中央之外的机构仍处在各行其是的状态。(30)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白人群体和组织越发憎恶有色人种,而有色人种则仍游离在制度保障之外。所以说,英国种族矛盾与种族冲突的爆发也源于政府政策方面的偏失。
    由此可见,1976年诺丁山种族骚乱一方面是因英国本土民众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和种族歧视行为所致;另一方面,英国经济环境的恶化为种族冲突的发生提供了适时的土壤,而政府移民政策的偏失则是种族冲突和骚乱爆发的主要推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