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卢伽尔扎吉西数字标记计时法与早王朝末期南部两河流域年代学(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历史研究》 王献华 参加讨论

    三、“卢伽尔扎吉西为恩西第七年”
    由于福斯特在他的研究中将年月计时法的源起断代在卢伽尔扎吉西时期,并因此将全部年月计时文书断代至之后的阿卡德时期,卢伽尔扎吉西文献中表面上看起来类似拉格什计时法的数字标记计时法的使用,也就被淹没在并不完全正确的叙事序列之中,失去了本应具有的重要意义。而现在,考虑到年月计时是乌玛的传统做法,早王朝后期的拉格什是乌玛的世仇死敌,(41)如果卢伽尔扎吉西时期使用过的这种明显不同于传统乌玛年月计时法的标记方式确实来自拉格什,这种让人困惑的现象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适的解释。
    遗憾的是,从福斯特之后到新出文献提供颠覆性证据之间,对年月计时文书的研究并没有多大进展。新出文献的出版者之一莫纳科虽然对计时法的问题有所涉及,但并没有进一步追究这对我们了解卢伽尔扎吉西在乌玛的统治究竟意味着什么。(42)而要了解卢伽尔扎吉西在乌玛的统治,只能回到这个不寻常的现象,重新考察卢伽尔扎吉西的数字标记计时法与拉格什数字计时法以及乌玛传统年月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目前已知明确地具有乌玛恩西卢伽尔扎吉西纪年的文献共有九件(A 07554,A 25419,A 25442,AO 15540,SPL W 2/7,YBC 05672,NBC 06889,BMC 06,BMC 07),全都是大型授田文书,除一件之外文书中的司地官(SUR.GU)都是阿玛巴拉西(Ama--si,AO 15540中的司地官为恩利拉)。(43)在计时法信息的保存情况容许辨认的情况下(A 07554,YBC 05672,NBC 06889,BMC 06,BMC 07),它们给出的纪年都是“(事在)卢伽尔扎吉西为恩西,第七年”。收藏在耶鲁大学的一块形制要小一些的泥板(NBC 05930)记录的是谷物分配,其中没有出现卢伽尔扎吉西的名字,纪年则完整地给出了年、月、日(写作7 1 7,第七年第1月第7日),每个数字上都有横线贯穿。(44)鲍威尔注意到,这块泥板上穿过表年数字(都小于十)的横线也多出两笔,大体成直角形成一个小“尾巴”,和仅仅给出纪年的上述授田文书中对表年数字的处理完全一致。鲍威尔猜测这种计时法在表年的数字上加上这样的特殊标记,其目的是在没有月日的情况下,也能够一眼看出所标记的是年份而不是月日。(45)
    面对为数有限的文献,值得注意的自然首先莫过于这些有着特殊纪年标记的文献在能够辨识的情况下都断代在卢伽尔扎吉西为恩西第七年。内容上让人吃惊的地方在于,在这些纪年都在卢伽尔扎吉西第七年的授田文书中,尼普尔恩西、阿达布恩西和乌鲁克的鲁马赫祭司,都在获地人员名单之内。(46)
    鲍威尔认为这“只能是因为政治原因”。(47)由于这里出现了乌鲁克的鲁马赫祭司,合理的推论是,这时候卢伽尔扎吉西已经控制乌鲁克,甚至已经成为乌鲁克王。鲍威尔没有深究这里的数字标记计时法的来历。如果这种数字标记计时法确实如福斯特所言,受到拉格什的直接影响,它们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要么这时拉格什也已经纳入卢伽尔扎吉西的控制,要么卢伽尔扎吉西有很重要的理由如此认为,同时他有足够的理由变用拉格什计时法。尽管这些文献的纪年中并没有称卢伽尔扎吉西为王,仍称之为恩西,但成为乌鲁克王理论上可以不影响他在乌玛境内仍然作为乌玛恩西出现。(48)
    只是根据早王朝文献,与卢伽尔扎吉西同时代还有一个王,也就是乌鲁克的恩沙库沙纳()。(49)基尔苏文献(DP 545,Nik 227)记载,有“乌鲁克人”曾分别在拉格什乌鲁卡基纳称王第四年和第六年入侵拉格什。德国学者鲍尔的研究表明,这里的“乌鲁克人”指的是恩沙库沙纳,而不是以前学者认为的卢伽尔扎吉西本人。(50)由于根据授田文书学者们假定卢伽尔扎吉西第七年时已经控制乌鲁克,而乌鲁卡基纳称王第六年恩沙库沙纳仍有针对拉格什的军事活动,乌鲁卡基纳称王第六年也就一定要早于卢伽尔扎吉西第七年。如此,乌鲁卡基纳在其称王第八年被卢伽尔扎吉西击败的时间也就一定在后者在位第九年之前,乌鲁卡基纳最终灭亡的时间,其称王第十年也一定早于卢伽尔扎吉西第十一年。(51)撒拉伯格根据这样的推论,取中值估计卢伽尔扎吉西在位第一年约为乌鲁卡基纳称王第四年或在位第五±三年。(52)
    问题在于,撒拉伯格这样看似安全的推论却存在着严重的内在冲突。根据“石钵铭文”所记述的卢伽尔扎吉西成为“中土之王”的故事,其中明显的事实是乌鲁克已归卢伽尔扎吉西控制。如果“石钵铭文”在卢伽尔扎吉西第七年之后,并且假设此时使用的卢伽尔扎吉西数字标记计时法意味着这时拉格什已经归卢伽尔扎吉西控制,铭文中拉格什便实在没有理由在其加冕“中土之王”的语境中缺席。(53)同理,既然同年阿达布恩西从授田文书中分得土地,阿达布也没有理由不出现在“石钵铭文”之中。对阿达布缺席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是接受魏斯腾霍茨的思路,将阿达布城市名在“石钵铭文”中缺席的原因归结于对于“苏美尔”地理观念的理解,并将重点放到卢伽尔扎吉西的称号上,从而认为阿达布事实上通过卢伽尔扎吉西的王号“宁胡桑亲自哺育”在场,因为宁胡桑是传统上阿达布的守护神。这个方案牵强之余,仍然无法解决拉格什的问题。沿着这样的思路,能够接受的可能性只能是卢伽尔扎吉西成为“中土之王”并留下“石钵铭文”的时间在卢伽尔扎吉西控制拉格什和阿达布之前。
    而根据“卢伽尔扎吉西之罪”的记录(Ukg 16),卢伽尔扎吉西显然不止一次入侵拉格什,并且拉格什之战至少有一次是不得不以劫掠撤兵告终的,否则乌鲁卡基纳也就没有机会如前引记录下他的罪过以为自己开脱了。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文献中乌鲁卡基纳的称号从拉格什王(lugal .KI)变成了基尔苏王(lugal--su.KI)。这一方面意味着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乌鲁卡基纳的统治范围可能只剩下都城基尔苏,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仍然保持着独立性。
    假定卢伽尔扎吉西第七年采用的数字标记计时法确实来自拉格什的话,便意味着或者卢伽尔扎吉西在位第七年前已经至少两次征讨拉格什,并在一次失败后终于在其在位的第七年击败乌鲁卡基纳取得拉格什并开始分封天下,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控制乌鲁克、尼普尔、阿达布等地,甚至已经加冕“中土之王”。或者,卢伽尔扎吉西在“卢伽尔扎吉西之罪”记录的铩羽而归之后(可能在卢伽尔扎吉西在位第七年之后,第九年之前),便因为某种特别的理由已经在拉格什数字计时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数字标记计时法,留下了控制乌鲁克、尼普尔和阿达布的记录。理论上这样的可能自然不能完全排除,在目前基本上皆属猜测之词的情况下,允许这样的可能性还可以省却不少麻烦。只是这样主要依据授田文书内容对历史进程的重构实在预设了太多内容。(54)
    卢伽尔扎吉西采用敌国拉格什的计时法,需要更为充分的理由,刚刚战胜敌国甚至还没有战胜便迫不及待地变用敌国的计时系统实在不符合常规。且从结果上来说,这样的重构将目前所知几乎所有直接和卢伽尔扎吉西相关的同时代文献,包括“石钵铭文”、尼普尔年名(ECTJ 082)和授田文书,都断到了卢伽尔扎吉西在位第七年或之前,都需要发生在乌鲁卡基纳称王第八年丧失独立性,或者在考虑“卢伽尔扎吉西之罪(Ukg 16)”的情况下,至迟第十年基尔苏沦陷之前。(5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