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国史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 张登德 参加讨论

    五、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 
    世界文化的发展证明,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借鉴域外文化的成果。当然,这种文化交流应该是在自愿平等的原则下进行的文化交往活动,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西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不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态出现。“近代中国和欧洲间的文化交流,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33]所以,近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既要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又要反对外国的侵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完整等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当时的文化交流就是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 
    每个民族在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且皆有优越性和局限性,因此,要进行平等的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对方的文化。1955年4月,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发言指出,我们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以平等互利为基础,而不应该附有任何特权条件,“我们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该尊重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不抹煞任何一国的特点和优点,以便互相学习和观摩”。[18](p.118)四天后,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政治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中再次指出:“中国保证在同到会的国家和其他的国家互相来往和进行和平合作和经济、文化交流时,不要求特权和特殊条件,而是平等对待。”[18](p.132)张奚若也说,我们主张自由平等的文化联系,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同任何一个国家建立文化上的联系和合作,“在文化联系中,一定要贯彻互相尊重的精神”。[4]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和生活、创造和斗争,因此我们要努力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的差异。同时,也要坚决反对文化侵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依仗经济、科技优势,在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积极推广其文化价值观念,压制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1957年12月,楚图南在出席亚非团结大会时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反对帝国主义者用各种形式伪装起来的文化侵略,同时我们也必须提防帝国主义者用各种阴谋来破坏我们的文化交流,阻挠我们的文化繁荣。[34]张奚若在1959年谈及文化交流时也强调,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是与我们所提倡的自由平等的文化联系恰恰相反的,当然是我们坚决反对的。[4] 
    中国有“协和万邦”、“文化天下”的和平外交传统。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和平外交政策,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中国和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都是根据这个原则签订的,这是完全符合于中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的,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和支持。正是由于遵循和平外交政策,当时中国进行的对外文化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总的来说,20世纪50年代中外文化交流形成的这些特点,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分不开。这种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国打破西方封锁、树立新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还存在不少不足,如文化交流范围不全面,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交流较少;限于国力较弱的实际,中国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目的是搞好关系、树立形象,还达不到文化传播和文化援助的程度;对反映50年代中国发展的图书、戏剧、歌舞、影视剧等文化作品的传播力度不够,因而国外民众对当时中国的情况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主要是文化代表团和艺术表演团体,缺乏专业性质的交流;精神层面的交流多,物质文化方面交流少;等等。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发展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努力扩大交流平台,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大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