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历史生成、版本演变和现实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任晓伟 参加讨论

    《论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
    《论修养》围绕着什么是党性修养、为什么进行党性修养以及如何进行党性修养这一核心命题进行论述,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化的进程,进而以此为基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发展。刘少奇科学界定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内涵,把党员的修养理解为以党性观念的养成为旨归的党员内心复杂剧烈的思想斗争,并在党员修养的路径上强化了“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认识实践在修养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党性和党员个性的关系、正确认识党内斗争并经受住党内斗争的考验。
    在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修养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包含着他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思考的独特内容,主要有:共产党员个体的理论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与错误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的过程;要致力于用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论修养》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与中国问题相统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解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用和真信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和实践、为人和处事、主观世界改造和客观世界改造相统一;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和理论创新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升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的经验,用新的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论修养》诞生后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以其特有的思想穿透力和广泛的政治影响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现有机统一。其广泛传播也充分表明,必须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聚焦点并不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理论研究本身,而在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理论自身的呈现、表达、传播与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它的目标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此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为前提和条件——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科学性才能在根本上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多重主体共同推动的过程,党的领袖人物和广大党员群众都是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不仅在于让普通党员群众知道、了解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基本理论主张,而且在于培养普通党员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独立判断能力和理性认识,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深厚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