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本土化是中国公众史学必由之路(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王记录 参加讨论

    中国公众史学必须认清自我,立足本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自己的道路。虽然公众史学传统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存在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特点,在理论总结和体系构建上长期缺乏自觉。美国公众史学则是理论与实践并行,自觉地构建了其学科体系。国外先行者的经验固然对我们有用,我们必须汲取和借鉴。但是,借鉴不是照搬,而是要立足本土史学实际,构建中国的公众史学学科体系。
    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美国有别,中国史学服务于社会也有不同于美国的形式。因此中国公众史学的发展路径也不可能与美国完全一致。从西方其他国家公众史学的发展来看,也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公众史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多学科对话,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两个问题涉及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不可不论。
    多学科对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西史学观念的对话。从公众史学的角度看,史学必须走出象牙塔,服务于社会和公众,这是中外史家的一致看法。但是,由于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不同,公众史学如何服务于社会,中西史家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其争论涉及公众史学的理论与实践、新媒体与历史传播、口述史学、公众史学与博物馆等诸多问题。中国学者必须重视这种对话,这对中国公众史学的发展有着启迪作用。二是跨学科的对话。公众史学与普通历史学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触及区域地理、新闻传媒、博物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学、艺术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果。无论其理论形态还是实践操作,都离不开多学科的对话与合作。可以说,如果没有多学科对话与合作,公众史学很难获得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深化当下中国公众史学研究的具体途径。中国公众史学面临的问题既表现在理论上,也表现在实践上。就理论来讲,史学界在很多问题上远未达成共识。就实践来讲,公众史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必须走向社会,进行实践。公众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参与现实社会的创造活动,其生命力就在于面向公众和公众参与。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为理论建设提供案例,二者相互作用,方可促进中国公众史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