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甘寂寞。 想必每位初登学术堂奥之人,都会从前辈处听闻这么一句质朴无华甚至让人感觉老掉牙的话:“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代代学人皆重复此大巧若拙般的治学箴言,自然说明忍不了寂寞便做不得学问。其实这恰恰戳中人性之软肋。世事多变迁,内心岂能安?想守住一方学术清静,没那么简单! 章太炎于清末民初自恃甚高,轻易不会夸人,而他却对刘师培情有独钟,并送上听来颇为溢美的“天下第一读书种子”的赞誉。刘确也卓尔不凡,其出身于江苏仪征的学术世家,可谓当时惹来无数人艳羡的“学二代”;又天资聪慧,十二岁便已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后更遍览古籍,通贯群经,较之父辈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若是沿着家学的路径孜孜以求下去,刘师培或能坐上清末民初学界第一把交椅。然造化存在的意义,便是捉弄世人,演绎出一部部人间悲剧。刘文弱书生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躁动又不乏激情的内心。20世纪前后的中国,是革命思潮涌动翻腾之时,刘师培亦乘风逐浪,取“攘除清廷,光复汉族”之意,改名刘光汉,加入革命团体当中。他笔耕不辍,佳作频生,没几年便成为一名思想深刻、文笔锐利、斗志昂扬的重炮手。 剧情若就此发展下去,刘势必会成为后人瞻仰膜拜的革命英雄。孰料几年后刘之节操却陡然走低,竟私下向两江总督端方输诚投降,表示“将往日之眚,自首于明公之前。今承明公知遇之恩,试将中心所欲言者,陈其一得之愚,以备采择”。不但为清廷通风报信,还偷走挚友章太炎的印章,假冒章氏之名,在《神州日报》上刊载伪造的《炳麟启事》,陷章于囹圄之地。其行径委实不堪。 进入民国,刘再度政坛失足。这回他投靠了袁世凯。袁心知刘并非从政之才,但却可借刘之名气与文笔,为自己称帝收买人心、宣传造势。于是赐予刘“上大夫”一职,列名筹安会第四位。刘一时成了洪宪闹剧中的风云人物,据说享有“国师”之雅号,其公馆不但“楼馆壮丽”,而且有“军士数十人握枪环守之”,每当刘回府之际,车子刚到胡同口,守卫士兵就要举枪高喊“刘参政回来了!”自胡同口一直到公馆大门口,声声相接。然老袁一倒,国师瞬间化为老鼠,东躲西藏,人人喊打。刘年少即暴得大名,升至峰巅,却因心智未全而轻狂不羁、迷失方向,终一再失足,跌入深渊。这般结局,惟让世人喟叹一声:“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