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经济日报:甲午之年的反思(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经济日报 石 伟 参加讨论

    不惧正视己身
    在甲午战争后兴起的赴日留学的大潮中,到东洋由学医改学文的鲁迅归来后,引入日语中的“国民性”一词来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优劣两面,《阿Q正传》便是剖析国民病弱的代表作。研究甲午战争和其后半个世纪日本的侵华史,再分析偌大的中国之所以受东邻那个“蕞尔小邦”长期欺凌,除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研究,对民族特点的考察也不可少。
    过去国内谈到甲午战争,往往只谈邓世昌、左宝贵等少数勇士,事实上清军多数人是斗志沮丧,北洋海军最终在威海投降也是集体行为。此时日本军人却大都有野蛮的“武士道”精神,为侵略有大利可图而格外疯狂。在很长时间里,国内又以简单泛用的阶级分析法代替了民族性研究。其实仔细研究一下甲午战争便可知道,东洋三岛上的居民是狂热地欢送军人出征,甚至打出“祈战死”的旗帜。而由于文化的和社会的种种原因,此时中国百姓尚缺乏保家卫国的斗志。
    分析社会问题讲阶级性固然重要,民族特性也不容忽视,而且在涉及国家利益矛盾时民族共同点往往超越阶级性。中华民族自古注重和平礼仪,没有对外扩张侵略的文化传统,这些历史优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不过我们民族也存在一些积弊,如保守封闭、重农抑商,拘泥于大陆而轻视海洋。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从深层次分析,人们不仅应指责慈禧太后、李鸿章和众多官员的责任,整个民族的传统病弱也充分暴露出来。正视和改变这些积弊,需要社会环境的整体改造。后来几十年的中国革命暴风骤雨荡涤了众多污垢,才迎来国家的新生。
    两个甲子沧海桑田,如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日本乃至整个世界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研究甲午战争史已不能再搞简单类比,而要探寻历史规律。通过深入地研究当年中日两国军事较量所暴露出的我们民族的积弊,并认清日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特点,可以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这才能使甲午战争的纪念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并作为宝贵的借鉴激励人们为实现强国强军梦而奋进。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