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起着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能否健康发展,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但是,近年来,“普世价值”思潮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渗透、发酵,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这一错误思潮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为标准评价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用西方核心价值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用所谓“普世价值”反对“中国特色”。这种错误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受到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广泛批评,“普世价值”思潮的政治本质和错误方法受到了深入揭露。但是,“普世价值”思潮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直面问题:“普世价值”论在一些学科领域仍有市场 “普世价值”思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不限于一个或几个学科,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受“普世价值”思潮的影响较大。具体而言,“普世价值”思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上,用西式民主反对社会主义民主。“普世价值”思潮认为西式民主具有普世性,或者说它是一种“普世价值”,认为不同国家民主发展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西式民主,所谓“殊途同归”。而西式民主的标准是什么?多党轮流执政、一人一票的“自由选举”等就是标准,“普世价值”思潮用这一标准将全世界的国家分为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我们知道,作为西方现行制度的民主,在其自身的实践中暴露出许多矛盾,已受到西方学者中的有识之士的质疑和反思,“西式民主”的制度神话正在破灭,有学者指出,“不能把民主制度只说成是搞‘自由选举’。对民主制度的衡量,全看它有没有充分的能力提出社会需求,并使社会的需求变得合乎情理……如果把民主政治界说为对社会的需求做出制度上的反应的能力,那我们就必须承认:我们目前是生活在前面所说的民主制度倒退的时期。”但是,有些人仍然信奉“西式民主”的制度神话,醉心于所谓“制度移植”,认为只要移植了西方民主制度,一切矛盾和问题就解决了。在西方国家的全球民主化战略中,民主价值观输出和民主制度移植是一个整体。价值观输出是先导,制度移植是具体实践和结果。 第二,经济上,用市场经济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世价值”论者认为,市场经济具有普世性,市场经济形成于西方,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典范和标准。而西方市场经济制度有特定的核心要素,最重要的是宪政制度和私有产权制度,中国要发展好市场经济必须实行西方宪政制度和完全私有化。“普世价值”论者用这一尺度衡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合格的市场,因为我国没有实行西方宪政制度和完全私有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能将发展市场经济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里的“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定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