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举行公祭仪式,就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关于这一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认真学习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灭绝人性、丧心病狂,各种残暴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对中国人民进行骇人听闻的屠杀、迫害、奴役和摧残,犯下累累罪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残暴、最丑陋的一页。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实行细菌战、毒气战,掠夺和迫害劳工,强征慰安妇和性奴隶,推行“集团部落”、“无人区”、“三光政策”,疯狂掠夺经济,肆意摧残文化,实施无差别轰炸,虐待战俘,等等。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到蹂躏,大好河山惨遭践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南京大屠杀就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一系列暴行中最残忍、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对已放下武器、失去战斗力的士兵以及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实行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坚持血战到底、抗战到底。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总之,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