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历史书写”的回顾与展望(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史研究动态》 孙正军 参加讨论

    二、从史料分析到史学分析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史料批判研究大多以对史料的细致分析为起点,无论是史料来源、书写体例,还是成书背景、撰述意图,归根结底仍属于传统史料学范畴。只不过与传统史料学不同的是,史料批判研究并不止于此,正如安部聪一郎定义所说,“以特定的史书、文献,特别是正史的整体为对象,探求其构造、性格、执笔意图,并以此为起点试图进行史料的再解释和历史图像的再构筑”,重新解释史料并建构历史图像,才是史料批判研究矢的所在。要之,史料批判研究虽立足于史料分析,但却超越史料分析,将史料的辨析考订推向历史问题的研究,借用陆扬评介《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时的表述,即是从史料分析到史学分析(《从墓志的史料分析走向墓志的史学分析——以〈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4期)。
    所谓史料的史学分析,即是把史料的形成看成是具有前因后果且与周边史事密切关联的历史事件,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全面彻底地探寻史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既显见于文字记载,又隐藏于文字背后。而在传统史料学的视角下,研究者关注的几乎仅为文字内容,文字记载之外,则大多不在视域之内。史料批判研究则不同,在此视角下,史料并非只是落于纸面的静态存在,而是动态的历史过程,有发生、流衍,也会有变异、终结,既承受周边史事的影响和制约,也推动后者的改变和发展。因此,在史料批判研究看来,不仅史料记载的内容作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不被忽视,史料的形成过程也因作为探寻文字背后历史的“利器”而具有特别的意义。事实上,前文所述史料批判研究的四个取径——史料来源、书写体例、成书背景、撰述意图,也正是基于史料的形成过程所做的提炼,它们虽然不是历史书写本身,但对史料文本的形成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史料批判研究或可定义如下,即通过分析史料来源、书写体例、成书背景、撰述意图等,考察史料的形成过程,以此为基础,探讨影响和制约这一过程的历史图景,并揭示史料形成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循着这一定义,则此前围绕史料批判研究的争议,即史料批判研究究竟旨在“解构”还是“建构”,似乎可以打上终止符了。从分析史料来源、书写体例、成书背景、撰述意图出发,意味着史料批判研究始于“解构”,事实上,当前一些史料批判研究确侧重于“解构”,甚至仅限于“解构”;不过正如前揭定义所见,史料批判研究更重要的追求乃是探讨影响和制约史料形成的历史图景,揭示史料形成的意义,亦即“建构”才是史料批判研究的最终目的。因此对史料批判研究而言,“解构”与“建构”并非是此非彼、水火不容,毋宁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解构”为起点,“建构”为终点,二者不可偏废。唯有如此,史料批判研究才能摆脱昔日古史辨派曾遭受的“破有余而立不足”的批评,在历史研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原文刊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