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之战中清政府的封建军队对抗英法的近代军队,其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看到的是双方之间惊人的军事差距,但其背后深藏的却是可怕的观念差距。此一战暴露的绝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落后,而是国家的腐朽和落后,。 军事差距 1860年的今天,一共有三位主帅带着他们的军队抵抗英国法国的联手攻势: 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带着7000骑兵和步兵成为了清王朝保卫京师的主力。他的蒙古马队被清朝寄予厚望,却已经在之前的张家湾之战中被联军的近代骑兵部队击败。为了补充兵源,他不得不将一些蒙古牧民临时拉近自己的队伍里。尽管如此,这位靠军功一路蹿升的蒙古王爷依然是清军中最勇敢而富有战斗力的一位。礼部尚书瑞麟有10000多军队。除了八旗军、绿营部队和民团,也包括了一些骑兵部队。但他只是一位文官,没有多少实际的军事经验。副都统胜宝统帅京营八旗兵5000和几千骑兵部队,他一样只是一位文官。 传统的中国儒家观念下,出将入相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人生追求。然而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大批其实并不具备专业军事能力的文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赋予前线大军的指挥权。如果他们在军中的副手并不能干,那么他们的作为就可以忽略不计。 僧格林沁则是这种文化氛围下的典型武将,基层经验丰富,也不欠缺杀敌建工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但不仅文化程度低,而且对于军事事物也从未经历科学、系统的训练教育,完全凭借经验主义指挥作战。何况他们三方,其实并不同属,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根本无法有效形成一个拳头。 他们的对手是英军将领格兰特和法军将领孟邦托。两位不仅是军校毕业的职业军官,更在一系列海外服役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联军在八里桥一代仅有6000人的军队,却拥有大批专业训练的士官负责基层指挥,更有2000人的强大炮兵队伍负责支援。骑兵部队虽然人数很少,但精于作战,有丰富的殖民地参战经验。联军一并带到中国的70个医疗小分队,也让这场战争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真正专业野战医疗的战事。 英法军队经历了近代,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的近代大兵团洗礼,在组织编制上也有了巨大进步。除了足够多的基层军官控制队伍,有效执行战斗命令,团营到师旅级别都有相应规模的参谋力量。这样,不仅不同部队直接可以接受统一命令,也因为统一科学的规划训练,可以在战场上做到彼此之间紧密配合。这使得英法军队在世界各地的作战中,表现优异。 至于军队武器的差距则无需分解更多。当联军开始将后装步枪、锥形子弹、后装线膛炮运抵中国时,清军依然在使用原始落后的火绳枪,升至是17世纪从荷兰进口的大炮。 观念差距 比军事装备和军队组织差距更大的是清朝人与英法等近代国家之间的观念差距。战前,咸丰皇帝曾经希望与联军达成协议,双方因此展开过一场世界外交史上臭名昭著的会谈。在清朝内部的主战派看来,这次会谈只是一次绝佳的斩首机会。擒贼先擒王的古老理念,此时正占据他们的大脑。至于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光荣传统,则只是一种象征软弱的权宜之计。 于是,当只带少量护卫的联军使团抵达会场后,发现当地已经张贴了征集洋人脑袋的告示。使团成员被得到密令的僧格林沁军全部扣押。此后他们在大牢内体验了当时最具中国特色的刑事处置。数名卫队士兵被残忍杀死,另外一些人则在受尽折磨后,惨死牢中。而在清朝主战派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威慑手段。岂知这不仅没有吓退联军,反而促使后者集中力量发动进攻。 清朝主战派的这种中世纪理念,与联军所秉持的近代国际观念,如此格格不入。差距之大,表现之难看,也是今人回首,足以脸红的耻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