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化法师讲述 上篇第三则:分柑共尝的菩萨 上篇第四则:师父往生的事略 上篇第六则:亲眼看到母升天 上篇第八则:终生出家不还俗 上篇第十二则:观音菩萨作护法 上篇第十三则:千亿天神愿供养 上篇第十六则:大悲水驱除菜虫 上篇第十八则:结婚比丘非僧人 上篇第二十则:为施所堕割肉还 上篇第二十五则:素食可青春永驻 上篇第二十六则:鸡鸭成行索命来 上篇第三十一则:贩买舍利有罪过 上篇第三十二则:自赞毁他罪过重 上篇第三十三则:为获名利现道相 上篇第三十六则:诵戒威德不思议 上篇第三十七则:比丘闭关要小心 上篇第三十八则:淫心不除仍有苦 上篇第三十九则:一切女人是我母 上篇第四十则:振教广化诸众生 下篇第二则:慈悲为成佛之本 下篇第四则:严秉禁戒降恶龙 下篇第六则:安心受报出三界 下篇第九则:恭敬年老的比丘 下篇第十则:造寺非比丘正业 下篇第十一则:毁灭佛教罪无穷 下篇第十三则:杀生食肉皆恶业 下篇第十五则:怨怨相报何时了 下篇第十六则:因果循环的定律 下篇第十七则:六道轮回的史事 下篇第十八则:执政者勿乱杀人 下篇第二十三则:护僧物如目中睛 下篇第二十五则:盗僧物者堕地狱 下篇第二十六则:五台山的人皮鼓 下篇第二十八则:天道福善而祸淫 下篇第二十九则:生死轮回淫为首 下篇第三十三则:一犯淫戒功德失 下篇第三十四则:不可二字实最难 下篇第三十五则:息淫念的狄仁杰 下篇第三十七则:举头三尺有神明 下篇第三十九则:不向俗人说僧过 下篇第四十二则:不守遮戒的过患 下篇第四十四则:仙人听歌失神通 下篇第四十五则:少欲知足的高僧 下篇第四十六则:清凉国师四十齿 下篇第四十七则:锄金不顾的贤者 下篇第四十八则:见僧过长夜受苦 补篇缘起 补篇前言 补篇 二、为师舍寿的沙弥 补篇 四、我当乡长的由来 补篇 五、阿弥陀佛救我(一名:小龙女的故事) 编辑序 书名《见贤思齐》系取自《论语》(述而第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也。是希冀读者能从故事中,不论故事人物是行善或为恶,都看作是我们修行的善知识,使我们有所借镜,能够朝着「断恶修善度众生’的真、善、美、圣这方向前进,方不致于走上歹路,而能在正道上勇猛精进修行办道,是为编辑本书的用意。 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上,是以律师生前即有刊载或记事簿上已有的文献资料为收录依据,并于每则故事末,标出出处:对于口口相传及律师圆寂后的事迹,因碍于考证且免落入口实,将师之德行误导成‘神通、感应’倾向,是故一律不收集。这可以从律师弘法的心志得知,因为其讲故事的出发点,是以弘扬正法,利乐有情为前题,希望每一位见闻者,皆能从故事中人物的表现中,用心去体会内在所含的深义,藉此达到以故事弘法的具体效用。 再来谈谈本书的内容大纲,主要分类为上、下篇,上篇:是关于律师亲身经历或周遭见闻的故事:如第一则〈你不要赖佛逃生〉、第四十则〈振教广化诸众生〉。下篇:是有关律师引叙佛经世典或祖师事迹的因果律:如第一则〈养徒不教师之过〉、第四十八则〈见僧过长夜受苦〉等。 序末,再次提醒诸位读者大人,本书所集的每一则故事都是真实的,并非荒谬的寓言故事。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不论是善是恶,都是我们在修行上的善知识,切莫以自己的分别心妄自评论,只要平心静气去阅读故事,不要渗入主观的偏见,相信您将能获得最高且深远的修行宝藏。 编辑委员会 敬序 第一则:你不要赖佛逃生 第二则:续佛命脉舍金表 据清霖法师说:“慈老讲这话时,当时好多学僧听了,都感激得掉下眼泪来!”我今行文至此,亦仍不免心情激动。可见慈老爱护弟子,甚于父母之爱儿女。但是父母爱儿女,有时会生偏爱之心,而慈老之爱护弟子,无适无莫,一律平等。 第三则:分柑共尝的菩萨 那时,有前国府王席林森先生之侄林希岳,仰慕慈老高风,叩关求见,交谈之下,他发现慈老确是一位大德高僧,即发心欲供养慈老,以表敬意。摸摸身上,带有两个柑子,就虔诚的供养慈老。希岳先生,此时自分供养太微薄,不成敬意、脸有惭色。可是慈老接过柑子之后,甚为喜悦,他说: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吃到水果了,今天能有两个柑子可吃,难得!难得!林居士满以为慈老会一个独享。怎知地,将两个柑子剥开,一瓣一瓣的排列在关房窗台上,敲响钟声,对弟子们说:‘有一位林先生供养我两个柑子,来呀!同学们都来一人一瓣,大家尝尝。’慈老亦和弟子们一样,分尝了一瓣。慈老就这样感动了林希岳先生,后来皈依座下。这是林居士亲自告诉我,他学佛的因缘,这是千真万确的。 录自《学佛杂记》页九一~九三 到中午的时候,那个最小的师弟回来了‘哇!回来了,就等你。’师父很高兴的说。一如往昔,师父照常与我们一起吃饭、谈天。睡过午觉之后,他吩咐我准备洗澡水,放点檀香在里面。洗好澡之后,他走进客堂。我对一个徒弟说:‘拿把椅子靠到门边,让师公坐在那里,通风比较凉。’师父说:‘不要,我要面对西方,不忘生西啊!’就朝着西方坐下。我心想:‘哦!老人家到这时候还记得面对西方,不忘生西!’然后他对着我们说:‘你们能够信佛,是很幸运的人!为什么呢?最少,信佛的人知道因果,相信因果就不会作恶事造恶因,不造恶因就不会受恶果,所以说很幸运!尤其是能出家的人,更是幸运中的最幸运者!’又说:‘佛门修行的法门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依我个人切身的经验来说,我觉得一切修行法门中,以念佛法门最好,最圆顿、最直捷、最殊胜,一生成办。念佛的人一生西方,决定不退转,所以是最直捷的法门。’说了这些话之后,他还站起来,以身示范给我们看,说:‘我念佛念了几十年,现在临命终了,自知时至,一心不乱,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我身后事已经立了遗嘱,交给广化了,你们照着遗嘱去做,我是心无贪恋了。’我接着说:‘对,对,对,“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他回一声:‘哦,好!就这样办,我走了。’ 之后,他就走进房间,或许那时,正准备往生西方了。可是,他一走进去,这边就有人把建地藏殿的木料送来了,就是现在慈善寺左边的地藏殿,当时还没有建起来。本来地藏殿的木料已经不能送来,我因为看到师父立的遗嘱,希望在他往生之前能知道,我在继承他建造地藏殿的心愿。所以我就先借钱把木料买来,师父知道送木料来了,就要我扶他去看木料,一出门就讲话了:‘我这一生很幸运!晚年能出家是第一大幸运;假如我没有出家的话,这个时节‘临命终时’,妻儿子女哭哭啼啼,怎么能‘不忘念佛’呀!念佛不能一心,我怎么能往生?所以我很幸运晚年出家,没有妻儿在身旁打我的岔。第二大幸运是我在临命终时,有你们这些道友来给我助念,送我往生。’这些完全是生离死别的话了,我听到这里,心里面老不是味道,真是难过,又不敢讲话。走到木料面前,他望了一下就想走,我那徒弟拿了张椅子请师公坐一下,他说:‘不要,我要回去了。’徒弟说:‘里面热得很,这里有风比较凉。’他只好坐一下,我本来扶到他的手的,他坐下,我就放手,一放手我便蹲下去检察木料,他看我蹲下就自己走回去了。等我回头一看:‘咦!师父怎么走了。’我同其他师兄弟说:‘师父今天不对劲喔!刚才我扶他出来,和以前完全不同,以前要在后面推着走;今天一支手扶着,轻飘飘的就出来了。’正在讲着,里面有人出来说:‘广化法师,快!师父请。’我晓得不好了,直跑过去,进门一看,师父在床上坐着,身体冻了,八识离体的现象,我一看就问他老人家:‘师父,是否往生的时刻已到’,他应了一声,我说:‘好。时候到,您老人家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我们给您助念。’我一讲了这话,就大声说:‘鸣大钟,大众集合给师父肋念往生!’大家都集过来了,我们没有人讲第二句话,进门就开始‘南无阿弥陀佛!......’师父也跟着念,念不到十声,师父自己转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跟着转,这一转,我顺便看桌上的小座钟,‘五点三十分。’我们扶他躺下,继续念佛,本来师父闭着的眼睛争开来看我们,我看着他,他望着我,看了一下‘呼!—’闭上了。我再看时间,五点三十四分。 这时候,医生来了,一进门,就执意要为师父打针,我们几乎大吵起来,最后我告诉他,师父已经立下遗嘱,准备往生,不是打针吃药能挽回的。等到我说完这些话,进去一看,师父整个人都凉了,只有头部是热的,医师当然不晓得这些道理。师父往生之后,我们完全按照他所立的遗嘱去行事。三天之后才火化,烧出很多舍利。这是我亲眼看到,我的师父往生的境界。 录自《戒学浅谈》页三九七~四○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