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古学界动静不小:大批5000年前的文物首次在北京展出,来自五大文明的扫地僧(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华山论剑”。他们此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膜拜中国的良渚文明。别说你还不知道良渚文明是什么,当然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就继续往下看吧…… 1、“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 ![]() ![]() 最大看点: 良渚贵族墓葬首次整墓展出,瑭山制玉作坊遗址也是首次公开展览。共展出良渚文化精品文物近500件,半数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 同样是5000年的文明,提起埃及人们马上会想到金字塔,那么提起中国5000年前的文明你会想到什么呢? 良渚文明:距今约5300-4300年,大体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处于同一时代。良渚文化所创造的玉礼器系统可以成为中国5000年文明形象的代表。 ![]() 良渚文化发现于1936年,先后发现多处遗址,2006年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姚发掘出面积巨大的良渚古城,研究发现良渚古城由内而外有宫殿区、城墙、外郭,是中国以及世界同时期最大的古城遗址之一。除了城之外还有大型水利系统、祭坛和权贵墓地等,总面积达40平方公里。 ![]() 在瑶山、反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研究发现良渚人创造了一套以琮、璧、钺、冠状饰、三叉形器、璜、锥形器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同时在许多礼器上雕刻有神徽图案。 ![]() 从良渚的玉器上看,良渚文化中神权是至高无上的,神权与王权是紧密结合的,从中也可以看出良渚文明是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与古埃及的文明模式极为一致,但是与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明的文明模式大相径庭。 良渚玉器数量非常丰富,但是上面的图形题材却非常少,仅有神人、神兽、神人兽面等几种形象,其中神人和兽面纹最常见,许多玉器上,神人兽面纹神合为一体。 ![]() 从玉器纹饰题材的种类和使用频率、纹饰与器类关系,以及纹饰组合等多方面考察结果发现,神人和兽面纹是良渚人信仰系统中的主体,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膜拜对象。 注: 展览时间:4月5日至6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2、五大文明齐聚华夏 ![]() 4月5日,北京大学和伦敦大学联合主办“早期文明的对话:世界主要文明起源中心的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阵容强大,堪称考古界的“华山论剑”,两河流域、古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玛雅五大门派的高(zhuan)手(jia)都来了。 ![]() Terry Garcia,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首席科学与探索官专程从美国赶来,共襄此次盛举。 ![]() 宋新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也来了。 你可能没见过扫地僧本人,但你一定要知道有这么个人。看看这些考古界的顶尖牛人们都是谁: ![]() Sue Hamilton,伦敦大学考古学院院长 专攻方向:景观考古和欧洲史前史 她最近的研究项目“复活节岛景观的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复活节岛巨石雕像建筑时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对它的消亡原因的阐释。 ![]() 大贯静夫,东京大学教授 专攻方向:东北亚史前文化考古研究 “日本的稻作农业来自中国,是考古学界公认的事实,发源于中国云南的稻作农业,公元前2000年后期传播到朝鲜半岛,公元前1000年早期,稻作农业通过朝鲜半岛、山东半岛或琉球群岛传到了日本。” ![]() Dorian Fuller,伦敦大学考古学院教授 专攻方向:农业起源与传播、作物驯化等 作为文化遗传保护与中国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主任,他的研究课题涉及面从农作物,到印度、中国、努比亚苏丹等地的早期文明。目前主持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如“早期稻作研究”、“农业起源与发展的比较研究”等。 ![]() 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专攻方向:新石器时代考古及商周考古 1998年主持的陕北大保当汉代城址的调查与试掘,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9-2011年,主持的眉县柳巷汉代城址的考古工作,揭露了一处重要的东汉晚期乌堡类建筑。 ![]() Richard Hansen,犹他州立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人类学及环境研究基金主席 专攻方向:早期玛雅研究和北危地马拉Mirador盆地考古 主持北危地马拉考古研究和科学分析工作33年,对Mirador盆地51个古代城市进行测绘和发掘。他的研究呈现了中美洲一些最大和最早的古代城市,对促进了解玛雅文明发展历史有重要作用。 ![]() 刘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专攻方向: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1991年主持发掘的余杭观山遗址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主持发掘的嘉兴南河浜遗址,第一次发现了崧泽文化的祭坛和贵族墓葬,该项目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现任良渚工作站站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