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談清華簡《尹至》的“動亡典,夏有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5 武汉大学简帛网 邢文 参加讨论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美國達慕思大學)
    2011年3月26日,美國達慕思大學艾蘭(Sarah Allan)、甘鳳教授與我將在達大貝克圖書館共同主辦第二期清華簡研讀會,來自亞、歐、美洲的近30位學者,將再度共聚阿巴拉契亞上部峽谷,與清華大學趙平安教授一起研讀清華簡《尹至》、《尹誥》。艾蘭教授囑我領讀《尹至》,故拜讀各家高論,獲益匪淺。略有管見,敢陳如次。
    《尹至》第三簡“夏有祥”前的簡文釋讀,學者頗有爭議。清華簡整理小組釋文:
    隹(惟)胾(災)(虐)惪(極)(暴)(),亡(典)。(夏)又(有)恙(祥),才(在)西才(在)東,見章于天,亓(其)又(有)民(率)曰:“隹(惟)我棘(速)(禍)。”
    其中,“惟災虐極暴,亡典”一句的讀法,許多學者作有討論。吉林大學劉波先生在復旦簡帛網刊文《清華簡〈尹至〉“僮亡典”補說》,作有很好的綜述,茲錄如下,以便讀者:
    材料公布后,復旦讀書會首先對其進行了研讀,將悳改釋為德,虐德大概指殘害於德之義,據此,“虐德”、“暴”、“亡典”均為動賓結構短語,其所指大概是並列的三件災禍,此段當重新標點爲:“隹(惟)胾(災):(虐)悳(德)、(暴)、亡(典)。”而整理者讀“”爲“脛氣足腫”之“”,可疑,尚待進一步研究。
    孫飛燕認為這則簡文,說的應該是夏桀的惡行,并將其斷讀為:惟災虐、德暴、童忘典。“德暴”即“暴德”,古書中常見桀和紂“暴德”、“昏德”的說法。“童”即“童昏”之“童”。“忘典”與《書·西伯戡黎》“不迪率典”的含義近似,指不循法則。
    細審文義后,我們發現孫飛燕的斷讀相較于他說,更為信服。原簡上下文為:“民沇(允)曰:余及女(汝)皆芒(亡),隹(惟)胾(災)(虐)悳(德)(暴)(典)。”義為夏桀惡行較多,天災、人禍並行,民不聊生。
    關於,張崇禮先生認為似可釋作僮,指未成年的奴僕。暴僮即侵淩僮一類的社會弱勢群體。高佑仁先生也指出這個字似乎直接隸定作“僮”即可,字又見於包山3、包山237等。
    劉波先生自己從張崇禮先生之說,讀“”為“僮亡典”,認為是指“未成年男性到了一定年齡尚未登記入冊”之義。
    《尹至》這一節,說的是有夏天災人禍、民怨載道的情事。此點大家都無異議。如劉波先生所見,清華孫飛燕博士的斷句,較之復旦讀書會所讀,更為合理。我們同意“災虐、德暴”的理解,但其下的“”,并不與“災虐、德暴”并列,而是與“夏有祥”對舉,構成對偶。
    “”釋作“僮”,并無問題。從圖版可見,原字所從“身”旁乃是“人”形借用了“童”字的末筆。這里,從“人”與從“身”作為該字的義符,無甚區別。但“”釋作“僮”,卻應讀作“動”。“僮”與“動”,古音都在定母東部,雙聲迭韻,可以互通。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的傳文,“動”多作“僮”,即為其例。“”即“典”,是“典則”之義。“(動)亡(典)”即“動無典”——舉動不規,任意妄為,是“動無違事”的反面。《左傳》昭公二十年記有德之君,“外內不廢,上下無怨,動無違事”,是以“鬼神用饗,國受其福”,否則,言行無軌則,辦事不靠譜,結果就只能是“夏有恙(祥)”。
    “恙”讀為“祥”是正確的。整理者已指出,“祥”為“變異之氣”。黃懷信先生《清華簡〈尹至〉補釋》進一步說明:“祥,吉凶的徵兆”,已刊武大簡帛網。古籍中,吉兆、凶兆皆稱為“祥”。《漢書·五行志》以妖孽及畜為“禍”、及人為“痾”,自外而來,謂之“祥”。“祥”有吉祥,也有凶祥。《尹至》所論,即是凶祥。《左傳》昭公十八年里析告子產曰“將有大祥”,即“民震動,國幾亡,吾身泯”,亡國滅身,與夏桀同。
    有夏災虐德暴,天見凶祥,在西在東,民所共見。因此,第二、三兩簡此節應該讀作:
    惟灾虐德暴,動亡典,夏有祥,在西在東,見章于天。其有民率曰:“惟我速禍。”
    有夏之民見上天彰顯凶祥,從西至東,已是萬民震動,預感到“國幾亡,吾身泯”。當天見之祥“東祥不彰”時,夏民惶然不知所措:西邑夏之凶祥見彰于天,商湯所在的東方卻是“東祥不彰”。所以,商湯聞說天意,精神大振,眼放金光,抓住伊尹雙肩:“汝告我夏隱率若是?”即:此言當真?伊尹稱是,于是就有商湯敗桀于大水之事。可見,“”讀“動”,“”為“典則”,“恙”即“凶祥”,此句讀作“動亡典,夏有祥”,可無疑義。
                                                             2011年3月24日於學院山
    (編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