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联系中国当下的文化情境,民谣所具有的狂欢精神应该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亮点,尽管民谣具有民间文化不可避免的经验意味,不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次思考,但是,民谣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直接、快捷的反应,对社会文化现象保持着清醒的批判意识,针砭时弊,始终采取独立的民间姿态,准确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民间普遍的社会情绪。可以这样说,如果要全面真实地了解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状况,民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 ---------------------------------------------------------------------------------- 注 释: [1] 参见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2页。 [2]费孝通:《乡土社会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3]费孝通:《乡土社会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4]费孝通:《乡土社会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5]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民族-国家与暴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4页。 [6] 本书所选取的当代民谣资料,均来自鲁文编著《百姓话题——当代顺口溜》(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2000年6月第2次印刷)一书。 [7] 该首民谣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公仆不怕饮酒难,千杯万盏只等闲;‘习水’‘洋河’腾细浪,‘孔府’佳酿佐鱼丸;‘酒鬼’下肚肚里暖;‘特曲’壮胆胆不寒;更喜‘茅台’‘五粮液’,诸君饮后尽开颜。” [8] 该民谣的另外两个版本是:“喝酒不喝醉,收礼不受贿,跳舞不定位,再晚回家睡”。“吃饭基本有人请,喝酒基本有人敬,工资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动”。 [9] 贾可:《2001:记录“两会”重点》,载《南方周末》2001年3月22日,第13版。 [10] 汪晖 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25-126页。 [11] 汪晖 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37页。 [12] (德)哈贝玛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200页。 [13] (德)哈贝玛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14] (俄)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4页。 [15] (俄)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16] 人民群众欢迎、爱戴的好官,在老百姓心中则是另外一种形象:“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 ,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