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起义 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帝国内的教派斗争、人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从未间断。教派斗争不但反映在统治阶级内部,而且在人民起义中也表现出来。 776 ~ 783 年在河中地区爆发了穆康那起义,起义领导者哈希姆自称是神的化身,脸上有神光,人不能仰视,经常用绿布蒙面,穆康那即蒙面人。 816 ~ 837 年巴贝克在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领导胡拉米派教徒起义,此教派受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影响。 869 ~ 883 年在两河流域入海口巴士拉地区爆发黑奴起义,这些黑奴从东非输入而来,属国有奴隶。起义领导人是哈瓦利及派穆斯林,自称是阿里的后代。这些起义自然都给予阿拔斯王朝以沉重打击。 二、帝国分裂 阿拉伯帝国内部存在着民族、地理条件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即使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也难以弥合,庞大的帝国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 750 年,当阿拔斯人追杀倭马亚家族成员时,一个漏网王子阿卜杜勒·拉赫曼逃到西班牙。他得到了驻守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旧部的支持,于 756 年建立起统治,是为后倭马亚王朝( 756 ~ 1492 年),都科尔多瓦。王朝首脑最初只称埃米尔,到 929 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 912 ~ 961 年)时方自称哈里发。这时巴格达的哈里发政权已告衰微,而科尔多瓦的哈里发政权却盛极一时。十世纪的西班牙是欧洲最富庶的地区,首都科尔多瓦居民有 50 万,与君士坦丁堡、巴格达同为亚欧大陆西部三大文化经济中心,对西欧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1 世纪时西班牙倭马亚王朝衰落,分裂为 20 多个小王国。此时基督教在西班牙掀起收复失地运动,但在这里阿拉伯文化对西欧的传播仍在继续。 在北非, 788 年摩洛哥, 800 年突尼斯, 868 年埃及和叙利亚都分别脱离阿拔斯王朝的控制。进入十世纪以后,又形成了一个以埃及开罗为中心的、十叶派的法蒂玛王朝( 909 ~ 1171 年),其势力包括整个北非、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法蒂玛王朝之后是埃及史上的阿尤布王朝( 1171 ~ 1250 年),其创始人萨拉丁( 1171 ~ 1192 年)改宗逊尼派,曾抗击过十字军。再以后是突厥人的马木路克王朝( 1250 ~ 1517 年),也叫奴隶王朝,这个王朝王位世袭的不多,大都是篡权上台。它占领着埃及和叙利亚,控制着圣城麦加,曾阻止了蒙古人的西进, 1517 年亡于奥斯曼帝国。 另外,北非的阿拉伯人从 827 年开始征服拜占廷统治下的西西里岛,至 902 年完全占领。此后西西里岛在阿拉伯人统治下近 190 年,十世纪末,仅首府巴勒莫就有清真寺 300 余座。有意思的是,在 1091 年诺曼人统治该岛后,阿拉伯文化更加繁荣,西西里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文化混合时期。阿拉伯人的行政体系被保留,穆斯林的高级官吏被留用,诺曼人的步兵也大都是穆斯林。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中,西西里的商业大半是在穆斯林商人手里,巴勒莫的基督教妇女还在穿着穆斯林妇女的服装,许多阿拉伯文的著作被翻译并传入西欧,西西里成为向西方传播先进东方文化的桥头堡。 九世纪开始,阿拔斯王朝的国家迅速瓦解。如果说帝国西部独立的王朝还大都属于阿拉伯血统,帝国东部的王朝则都是波斯人或突厥人所建。波斯、呼罗珊、亚美尼亚、河中地区建立的这些王朝互相攻伐兼并,根本不听哈里发节制。这时,哈里发仅保存了对巴格达和伊拉克的直接控制,对帝国的其他省区,只满足于名义上承认他的宗主权和不定期地交纳贡税。 三、帝国的灭亡 九世纪中期以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已开始受其突厥近卫军的控制。945 年,波斯人艾哈迈德攻入巴格达,他被哈里发封为大元帅。但艾哈迈德实际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白益王朝( 945 ~ 1055 年)。原来在各方面都有绝对权力的哈里发,只保留了他的宗教职能,并且被随意废立。新王朝的首都在波斯的设拉子,伊拉克是作为一个省区。巴格达不再是穆斯林世界的中心,因为不仅设拉子,还有科尔多瓦和开罗与其并立。 1055 年塞尔柱突厥人来到巴格达,建塞尔柱王朝( 1055 ~ 1194 年)。哈里发比以前更象傀儡,他只是装扮成国家元首。塞尔柱王朝 1194 年又被来自花剌子模的另一支突厥人消灭。不久,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 1258 年攻下巴格达,杀哈里发。阿拔斯王朝最后灭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