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尼采笔下的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的关系是因为《悲剧的诞生》的发表才受到人们关注的。在尼采的这部名著里,为了阐述悲剧诞生的原因和过程,尼采借用了古希腊神话和传说中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形象,提出了狄奥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二元对立的概念,并试图通过两者对立统一关系来解释悲剧的诞生。他认为,“在希腊世界里,按照根源和目标来说,在日神的造型艺术和酒神的非造型的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对立”,“分别可以想象成梦和醉两个分开的世界”,他们彼此共生并存,多半又彼此公开分离,“最后由于希腊意志的一个形而上的奇迹行为,他们才彼此结合起来,并终于产生了阿提卡悲剧这种既是酒神的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5]
    那么,狄奥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为什么会结合在一起,并以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呢?尼采首先看到的是狄奥尼索斯所背负的痛苦,他重复了狄奥尼索斯被肢解的古老传说,[6]认为只有酒神的痛苦与重生,才使“奥林匹斯文化被一种更深刻的世界观所击败,惊恐不已、担忧自身末日的宙斯终于同这位提坦神(普罗米修斯)联盟。”[7]这种联盟表现在文化上,就是“野蛮而袒露的自然界的哲学,带着真理的未加掩饰的面容,直视着荷马世界翩翩而过的神话,面对这位女神闪电似的目光,它们脸色苍白,悚然颤抖,直到酒神艺术家的铁拳迫使它们服务于新的神灵。”[8]酒神成为整个神话领域的基础和底蕴,“酒神的真理占据了整个神话领域,以之作为它的认识的象征,并且部分地在悲剧的公开祭礼上,部分地在戏剧性秘仪节日的秘密庆典上加以宣说,不过始终披着古老神话的外衣。”[9]尼采认为,在希腊悲剧最古老的形态中,尤其是在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里,唯一登场的舞台主角就是酒神,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等等,都只是酒神的面具,而这些人物之所以具有惊人的魅力,是因为他的面具下面就是酒神。但悲剧表达的并不只是酒神所背负的苦难,而是要通过酒神个体化痛苦的经历来认识到:万物根本上浑然一体,个体化是灾祸的始因,由个体化魅惑的破除而预感到统一将得以重建。[10]尼采之所以认为欧里庇德斯的悲剧是一种衰落,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反映的不再是酒神背负的苦难和使命,因而背离了酒神精神。
    狄奥尼索斯的另一个本质是“醉”和“癫狂”。尼采认为,在奥林匹斯众神壮丽的形象背后是古希腊民族的敏感和对痛苦生活的深刻理解,“从原始的泰坦诸神的恐怖秩序,通过日神的美的冲动,逐步过渡而发展成奥林匹斯诸神的快乐秩序,这就像玫瑰花从有刺的灌木丛里生长开放一样”,希腊人是“为了能够活下去,出于至深的必要不得不创造这些神”,诱使人继续生活下去。[11]所以,日神的本质是梦,是生命的幻想。而酒神是“个体化原理崩溃之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是一种浑然忘我之境,一种醉的状态。[12]尼采进一步阐释道,“我们在悲剧里看到两种截然对立的风格:语言、情调、灵活性、说话的原动力,一方面进入酒神的合唱抒情,另一方面进入日神的舞台梦境,成为彼此完全不同的表达领域”。在悲剧的日神部分,表面上看是单纯、透明、美丽,正如希腊人的一幅肖像,但这化了妆的日神现象,却是瞥见了自然之秘奥和恐怖的必然产物。[13]
    尼采认为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最终结合在一起,并对这种结合的意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一和解是希腊崇神史上最重要的时刻,回顾这个时刻,事情的根本变化是一目了然的。两位敌手和解了,并且严格规定了从此必须遵守的界限,定期互致敬礼;鸿沟并未彻底消除……但我们看到,希腊人的酒神宴乐含有一种救世节和神化日的意义。”[14]
    概而言之,尼采认为,悲剧诞生的过程就是狄奥尼索斯精神和日神精神结合的过程,在希腊宗教史上,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从最初的对立走向联合和统一,从而使希腊宗教整体得到了升华。尼采是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古典学者,他的《悲剧的诞生》包含了关于希腊悲剧的重要见解和理论,他对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之间关系的精彩论述也植根于他对古希腊历史、语言、文学等诸方面颇深的造诣。但从尼采的论述和概括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和论述,他只是借用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崇拜这两个极具象征性的维度支撑了他的哲学论述,借用狄奥尼索斯精神来理解人生、探讨世界,并呼唤新的、富有创造力的德意志精神的诞生。换言之,他并没有历史地考察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之间的关系在古希腊宗教中的意义,而是想呼唤他自己所处时代的激情和创造力。
    18、19世纪的德国思想界涌动着一股古希腊崇拜的潮流,学者们纷纷从古典希腊的文明中汲取精神养分。温克尔曼、席勒、荷尔德林、黑格尔等人迷醉于古希腊艺术中光明朗静、和谐优美的古典理想,他们并非没有发现希腊悲观痛苦的阴暗面和骚动的激情,但他们基本上倾向于认为天才的希腊人凭借伟大的心灵和完整的形式克服了激烈的感情,“正如海水表面波涛汹涌,但深处总是静止一样,希腊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剧烈情感中都表现出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15]温克尔曼认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就是古希腊艺术的本质。
    19世纪后半期,也就是在尼采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了200多年之后,越来越暴露出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尽管理性主义在这一时期依然强盛,但是尼采已经敏锐地感到,理性主义已经变成了对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的压抑和扼杀,人们处于一种麻木的、无目标、无标准的状态,真正创造性的文化一片凋零,市侩文化充斥一切场合,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文化的堕落和衰退。那个时代的史学家也已经认识到,“尽管希腊思想有许多成就,但希腊的理性主义从未完全战胜从人类情感中汲取力量的神话——宗教意识……宗教仪式、神秘现象、魔法和忘我的境界从未丧失其对当代世界的操纵力。”[16]因此,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展示了温克尔曼未曾关注的古希腊精神世界的另一层面,即阿波罗的理性之外阴暗的、非理性的酒神狄奥尼索斯。他呼唤代表激情和创造力的狄奥尼索斯精神,进而呼唤像查拉斯图特拉这样的超人出现来拯救世界。从酒神到超人再到强力意志,一脉相承,尼采以这种精神力量来震撼19世纪的文明和价值观。
    尼采的理论之所以有异乎寻常的震撼力,“是由于他能够把19世纪末期许多知识分子和作家心中要与那个过分有组织和过分理性化的文明决裂的冲动,要让本能和感性超越理智的冲动,用言词表达出来。”[17]也就是说,他借用了古希腊宗教里的形象,表达了现实的情感,反映了现实的世界。那么,追本溯源,在古代希腊的神话和宗教里的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之间的关系是否就如尼采阐释的那样,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