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历史上的帝国(上)(20060305)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北京青年报 newdu 参加讨论
一、亚述帝国和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
    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兴起于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流域间的土地”)。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亚述帝国雄踞中东,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其首都尼尼微(遗址在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大都市。
    “血腥的狮穴”
    亚述帝国兴起之时,强大的古埃及已然衰败,小亚细亚强国赫梯也为“海上民族”所灭,亚述南部的巴比伦尼亚四分五裂,东方的米底亚和波斯尚未兴起。亚述人从赫梯引进了炼铁技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仰仗着锋利的铁制兵器,亚述开始对外扩张。
    公元前745年—前727年,在位的亚述国王提革拉·毗列色建立了一支当时世界上兵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常备军,由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工兵组成。这支军队行军迅速,尤其善用充气的皮囊渡河。亚述军队还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机”和“攻城锤”。提革拉·毗列色在位时,强大的亚述军队打败了劲敌乌拉尔图,并征服了整个叙利亚地区,兼并了巴比伦。
    亚述军队使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惩治不肯投降的战败国家。亚述士兵敲碎战败国居民的头颅,割断他们的喉管,火烧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财产,掳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甚至对襁褓中的孩子也不放过。亚述人把成千的战俘绑在上端削尖的木桩上,让他们在痛苦中慢慢死去。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进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军民拼死抵抗,誓死不降,城破之后被亚述军队斩下的首级竟然堆成了一座小山。由于亚述人的行为异常残暴,犹太人在其经典中将尼尼微称为“血腥的狮穴”。
    鼎盛时期的亚述帝国
    公元前722年,萨尔贡二世即位为王。萨尔贡二世是一名因战功显赫而得到提升的下级军官。在他统治时期,亚述军队打败了以色列、埃及,镇压了埃及支持的叙利亚和腓尼基等地的起义。萨尔贡二世使亚述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年—前681年在位)是萨尔贡二世的长子,他在位时力图扩大先父的战果。据史载,他的辉煌战果包括占领89座城镇、820个乡村,俘获7200匹马、11.1万头驴、8万头牛、80万只羊以及20.8万名俘虏。
    尽管辛那赫里布的战绩卓越,但真正让历史铭记他的还是他兴建的“盖世无双皇宫”。这座皇宫每边长近200米,包括两座亚述风格的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和一座凉亭。王宫内的浮雕长达3000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宫殿四周花园环抱,园林水源充足;殿内房屋设施舒适,由水井、滑轮、吊桶等组成的供水设施可将水送到国王的浴室;浴室内有淋浴,格子窗和通风孔不断向室内送入新鲜空气,还配备有带轮子的火炉在冬天为房间供热。在这座宫殿的西北,辛那赫里布还为他的后妃们盖了一座后宫,为皇太子盖了一座东宫。辛那赫里布还加宽了尼尼微的马路,增建了城市公园,修建了供水网,从郊外60公里处引水入城。
    在辛那赫里布之后的亚述王伊萨尔哈东(公元前680—前669年在位)手中,亚述帝国达到其顶峰。公元前671年,伊萨尔哈东远征埃及,攻占孟斐斯城,使亚述成为地跨西亚、北非,版图几乎囊括整个西方文明世界的大帝国。
    盛极而衰
    伊萨尔哈东之后继位的是世界文明史上赫赫有名的巴尼拔。巴尼拔兴建了巨大豪华的巴尼拔王宫,并在宫中设置泥版图书馆,收集当时亚述人所知的全世界各地的书籍。图书馆的藏书室里堆满了刻有亚述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人的图书,内容包括语言、历史、文学、宗教、医学及天文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当时历史最宝贵的资料。
    由于亚述是依靠武力和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所以根基不稳,中央政权对许多地区鞭长莫及,无法行使有效统治。同时,亚述人的残暴统治也激起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加上王室内部的争权夺利最终加速了帝国的衰亡。
    公元前612年,新崛起的邻国新巴比伦王国联合伊朗高原的米底人攻陷了亚述首都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击败了亚述的残余部队。曾在历史上称雄一时的亚述帝国灭亡,其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瓜分,此时距亚述的鼎盛时期不过50余年。
    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马其顿两代君王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将原本地处偏远的马其顿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疆域东自喜马拉雅山的支脉和印度的西北边陲,直抵西方的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今日的苏丹边境与撒哈拉大沙漠。
    腓力二世艰苦创业
    马其顿原是位于希腊北部边陲的一个偏僻地区。马其顿人属于多利亚人入侵时分布于希腊北部的诸多部族之一,是希腊人的近亲,但族属复杂,文明的开始比其他希腊人晚。因而在帝国崛起之前,一直被希腊人视为蛮荒之地。
    公元前4世纪中期,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国家迅速崛起。腓力年轻时曾在希腊城邦底比斯做人质,还曾获得过古希腊奥运会马车赛的冠军。由于他对希腊诸邦的情况有较深的理解,希腊人也不再视之为蛮族之王。
    腓力执政后,首先着手加强王权,消除部族首领的军事割据,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将全部军政财权集中到国王手里。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打败底比斯、雅典、科林斯等城邦联军。第二年,腓力召集各邦开会,宣布希腊各城邦成立联盟,进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在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青年统帅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出生于马其顿首都佩拉,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12岁时曾驯服全马其顿无人能够驾驭的烈马布卢法卢斯。目睹此景,其父腓力惊叹道:“我的孩子,征服属于你的领土吧,马其顿对你来说实在太小了!”后来,腓力为亚历山大请来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作教师。少年亚历山大最喜欢的书是描绘古希腊特洛伊战争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他一心向往《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丰功伟绩。
    腓力二世被害后,被征服的希腊城邦纷纷起义。年轻的亚历山大用两年时间平息了暴动。此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领土辽阔、财源滚滚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3.5万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远征东方。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人。有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亚历山大回答:“希望。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的波斯军队,然后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城市伊苏进军。他打败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俘获了其母和妻女。看着大流士的豪华宫殿,亚历山大赞不绝口:“这样才像个国王!”接着,亚历山大南征叙利亚和腓尼基,派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随后,他又率军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中东文明古城推罗,将推罗城的3万居民全部卖为奴隶。
    围攻推罗城期间,大流士三世派使者求见亚历山大,愿意出巨款、割让半个波斯帝国赎回其母和妻女,但亚历山大毫不动心。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在切断了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当时的埃及不满波斯帝国的统治,视亚历山大为救星。马其顿军队不伤一兵一卒进入了埃及。亚历山大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作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在庆功的宴会上,亚历山大分外兴奋,他说:“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美色。”
    亚历山大帝国四分五裂
    征服埃及后,亚历山大率军大举入侵中亚,在那里遇到了当地部族的顽强抵抗。从公元前330年起,将近3年的时间他都在中亚作战。在这期间,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中不断有人反对继续东进,亚历山大镇压了持异议者,并于公元前327年率军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他本想向恒河流域进发,征服印度的心脏地带,但士兵们厌倦了长期战争,思乡心切,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拒绝前进。亚历山大的军队发生哗变,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再加上从少年时代就随同他征战的战马布卢法卢斯暴死,使亚历山大心灰意冷。万般无奈之下,他在公元前325年下令撤出印度。
    公元前324年初,分两路撤回的军队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会师。由于长途跋涉,部队损伤极大。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远征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同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因而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认为各民族应该平等地和睦相处。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结婚典礼,他亲自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与被征服国女子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发病10天后就离开了世界,那年他仅33岁。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王权的争夺激烈。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和儿女都被反对派杀死。其部将为争夺地盘,互相混战。公元前307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和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亚历山大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二、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古罗马帝国
    古罗马国因其幅员辽阔而被誉为“世界帝国”。在前后1000余年里,罗马国统治者们不断开疆拓土,在极盛时期,地中海只不过是其内湖,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意大利、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奥地利、希腊、前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等地。
    罗马建城的传说
    罗马城起源于“母狼与婴儿”的典故。传说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人在意大利中部一个名叫“拉丁姆”的地方建了一座城市,并成为这里的国王。当王位传到努米托尔时发生内讧,他的弟弟阿慕略下令杀死了努米托尔的儿子,并把他的女儿西尔维娅列为侍奉灶神的圣女。依据规定,灶神的女祭司是不能结婚的,但是由于天神的安排,西尔维娅与战神玛斯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阿慕略得知此事,下令把这对双胞胎投入台伯河溺死。出于神意,这兄弟俩被冲上了岸,被一只母狼用奶水养活。后来,这对双胞胎兄弟被路过的牧羊人收养,分别取名为“罗慕路斯”和“雷莫斯”。兄弟俩长大后,重新夺回了王位,并在台伯河边建了一座新城。罗慕路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
    布匿战争确立罗马霸权
    从公元前264年开始,罗马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之间进行了三场战争。由于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这场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迦太基原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其根据地在今北非突尼斯一带。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东西对峙态势。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挑起战争,先后占领了原属迦太基的西西里岛和阿格里真托。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中,罗马军队打败迦太基,逐渐将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巴卡率军渡海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公元前221年,其子汉尼拔继任统帅。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了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随即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是为第二次“布匿战争”。
    战争伊始,罗马曾计划派遣远征军进攻北非和西班牙,不料汉尼拔先发制人。公元前216年,罗马两执政官瓦罗和鲍路斯与汉尼拔会战于亚得里亚海畔罗马粮仓坎尼。此役,罗马军队总共有5.4万人阵亡,1.8万人被俘,执政官鲍路斯和他的军团将校全部阵亡。
    尽管取得了胜利,但汉尼拔远征军得不到有效支援。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优势逐渐向罗马人一方转移。公元前202年,双方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决战,汉尼拔失败。第二年,罗马与迦太基订立和约,迦太基丧失了军事和外交自主权,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获胜后,迦太基彻底亡国。
    从凯撒到屋大维,从共和国到帝国
    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了由角斗奴隶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大起义。罗马元老院任命克拉苏为“独裁官”,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将6000名战俘钉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城大道两侧的十字架上。
    公元前60年,凯撒与在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中崛起的庞培和克拉苏结成“前三雄同盟”。第二年,凯撒在庞培的支持下出任高卢行省(今法国一带)总督。在高卢征战的10年里,凯撒的大军征服了300个部落、占领800余座城市、歼灭和俘虏了200万人。凯撒的功绩引起了庞培的嫉妒,当时克拉苏已死,庞培遂利用独任执政官的机会颁布法令,不让凯撒延长高卢总督的任期,凯撒与庞培的联盟遂告分裂。
    公元前49年,凯撒回到意大利,庞培闻讯逃离罗马。第二年,凯撒与庞培在希腊决战,庞培战败逃往埃及被杀。凯撒率军追至埃及,与“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坠入爱河,并与其生下一子取名凯撒里昂。3年后,凯撒班师返回罗马,被授予“国父”称号,并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终身保民官以及为期10年的执政官。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到元老院开会,被政敌用短剑刺了23剑,最后倒在庞培塑像旁死去。
    凯撒死后,罗马的实权落到了他的骑兵长官安东尼手中。安东尼认为凯撒当时仅19岁的养子、生前指定的接班人屋大维不足为虑,于是跑到埃及投入克娄巴特拉的怀抱。安东尼的行为激怒了罗马公民,也给了屋大维以口实。公元前31年,屋大维率舰队与安东尼决战于希腊半岛西南的亚克兴海角。第二年,屋大维在埃及登陆,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双双自杀。
    公元前27年1月13日,元老院授予36岁的屋大维“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尊号。奥古斯都采用“元首”(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称号,故史称其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元首制”。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腐败埋葬古罗马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建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领土以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为中心,包括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为北方蛮族所灭。古罗马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罗马公民理想的丧失。在共和国时代,普通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人们为国家也为自己而工作,各级官员、元老院也都一心为公,罕有贪污腐败现象发生。进入帝国时代,人民被排除到政治生活之外,罗马国家成了皇帝和身边官僚的私产。皇帝和手下的官员贪污腐败,巧立名目征收重税,几乎没有什么人还想到应当为公众做一些有益的事。普通百姓与政府离心离德,不愿服兵役,最后导致国家衰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了近千年。拜占庭帝国在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起过东西方的桥梁作用。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公元7世纪—13世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其领土从东到西近1万公里,与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大唐帝国、拜占庭帝国为邻。接替阿拉伯帝国的奥斯曼帝国继续统治这一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封建神权国家。土耳其(中国史书称突厥)苏丹兼伊斯兰教长“哈里发”(意为“继承人”)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护教者和神权的执行者,同时还是世界伊斯兰教的最高领导。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拥有以前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
    穆罕默德———上帝的最后一位先知
    阿拉伯帝国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的哈希姆家族,祖辈经商,父亲是个小商人,在穆罕默德尚未出生时就客死他乡。在他6岁时,母亲也去世了。年幼的穆罕默德被外公养大,12岁时跟随伯父四处经商。幼年坎坷的经历,使穆罕默德对人生有了较深的感悟。
    25岁时,穆罕默德与富孀赫蒂澈结婚,从此变得富有。公元610年,他在麦加城附近希拉山上苦心修行,创立伊斯兰教,并开始传教,但受到当地贵族的反对和迫害。
    公元622年7月16日夜,穆罕默德率领200名信徒离开麦加城,来到她母亲的故乡雅特里布,并将其改名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后来,这一天被当作伊斯兰教纪年的1月1日。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重返麦加城。麦加与麦地那两座城市实现联合,阿拉伯国家开始形成。穆罕默德将麦加城内的克尔伯古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将寺内的一块黑色陨石宣布为圣石,并要求伊斯兰教徒在一生中至少到麦加朝觐一次。麦加城由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城。
    此后,穆罕默德又率军东征西讨,到公元632年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同年,穆罕默德病逝,享年62岁。
    阿拉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穆罕默德去世后,由他的岳父和好友伯克尔继承权位,称为“哈里发”。公元633年,阿拉伯帝国派出三支共3000人的部队向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进军。公元635年9月,攻占大马士革。公元636年,阿拉伯大军在幼发拉底河畔击溃波斯军队。公元642年,波斯萨珊王朝灭亡。公元638年,阿拉伯西征军占领耶路撒冷。两年后,西征军进入埃及,公元642年占领开罗。645年,阿拉伯军队占领的黎波里。
    公元712年,阿拉伯大军与高丽将领高仙芝率领的中国唐朝军队会战。唐军虽然战败,但阿拉伯帝国的东进势头也被挫败。
    公元11世纪,中亚一带突厥人兴起。1055年,突厥人的一支塞尔柱突厥占领巴格达。1258年,蒙古西征军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寿终正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