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想,有两种职业性身份值得期望:一种是合格而又出色教员,一种是一流而又令人称道的学者。在“教员”和“学者”两种重叠性的身份之间,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好一个好教员。作为教员,“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天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其本分。由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先进教育理念,大兴学习之风,爱岗敬业;必须弘扬师德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必须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健康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一个崇高而又令人尊敬的职业。一直以来,“老黄牛”、“园丁”、“人梯”、“春蚕”、“红烛”等美好的词汇都献给了教师,记得幼时作文的场景常常就是“夜幕降临,老师昏暗的窗前总是亮着微弱的灯光”诸如此类废寝忘食、诲人不倦、兢兢业业统一话语格式式的师尊描述。告别了“蓬门僻巷教蒙童”、“家有五斗米,不为孩子王”甚至“臭老九”式的的岁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在政治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据统计,从1984年至今的20年间,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分别增长了17.8倍和10.9倍。我们忽然发现,教师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职业,同时也为自己成长为其中的一员而“庆幸”。因此,作为一位教育战线上的后来者应该要对得起祖国和人民所给的地位和荣誉、所给的薪水和待遇,力求作一个师德标兵。我以为,“师德标兵”这四个字是严肃的,师范大学的“师德标兵”更是神圣的。标兵是榜样,是典范,是品牌。一个大学就是因为有品牌的教师存在才能基业长青。有品牌的教师不同于有品牌的商品,因为有品牌的商品有可能“变质”,变得“假冒伪劣”;而有品牌的教师一旦形成则很难“败坏”,显然这些品牌是经过长年累月累积所形成的。 当然,一所有创造力和经久不衰的大学也需要一流的学者、需要一流的“大家”。我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一流呢?因为只有“一流”才能站在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在首次全国博士生社会科学学术论坛交流会上,著名学者郑也夫先生坦言:做一流的学者太难,做个人云亦云缺乏个性的二三流学者实在又太没意思(因为思想老跟在人家后面);相比较而言,做个二三流的官员和商人却要滋润许多。但当官员用权力、商人用货币影响社会的时候,学者是用思想在控制人们(实际上,官员和商人是学者思想的奴隶)。无疑,作个出色的有影响力的学者确实不容易。一流的学者并不一定需要发多少篇国家级文章、申报成多少个课题、出多少个成果,但他必须具备正直、勤奋和才情的品质。只有正直的学术才能达致真理追求,才能展现道德文章;只有勤于思考、勤于阅读、勤于写作才能创造令人称道的学术产品,辛勤的耕耘才能结出壮实的果实,当然也需要付出“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时间成本和身体代价(希望各位保重身体,所以我建议公共政治生活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换到“以身体建设为中心”);学术需要才智、需要激情,有才情的学术才是充满雨露滋润的学术。学术需要思想,学术乃思想的堆砌物,没有思想的学术犹如身躯缺失灵魂,也就没有了创造。学术既不是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也不是麦当劳式的文化快餐,而是能够引人咀嚼品味的文化小吃——历久弥新的特色性精神产品。学术既能“出世”又能“入世”,它要求思维抽象、话语简洁、方法新颖,它也要求必须服务大众、贴近现实、关怀社会,没有标的、没有市场、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学术焉能成为真正的学术?一所大学有了一批像大家一样合格而又出色的“师德标兵”有了一流而又具有品牌的学者,它才能是一所好的大学、有声望的大学、经久不衰的大学,它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教育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才能有更多的学子来大学求学。你要知道,教员的水平是由学生评价的,学者的水准是由同行评议的。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学生,他有权要求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作为教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谋生的技能和为人处世的技巧。作为学者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有义务会回答和解释转轨中国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师代表在2004年教师节庆祝大会和“师德标兵”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节选)。 2004年9月10日于长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