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什么样的教师才值得尊重?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学术批评网 邹平学 参加讨论
  
    (作者为深圳大学教授)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教授与学生发生的冲突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一时间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议论纷起,事件的真实过程和是非曲直也越来越明朗。也许这个事件对于政法大学来说是一件不愿意看到的“家丑”,但里面透显出来如何正确看待新一代大学生、如何处理新时期大学师生关系、如何认识当代大学治理中的深层次危机等问题,还有很有意义的。我这里不可能事事兼及,只就什么样的教师才值得尊重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杨帆门”事件中最直接和最关键的语词即“师道尊严”,我也是一个大学教师,我觉得自己有资格来谈论这个问题。 
    我在深圳大学任教,几乎每个学期都给本科生上课。从事高等法学教育的经历告诉我、给我最大的教益是:法学是探求法的法理、学理、事理、真理的一门治国理政维权的学问,正如谁也不能垄断真理一样,作为一名法学教师,面对充满自信、敢于质疑的莘莘学子们,我们千万不要声称真理一定在我们这一边,而是应当时刻反省自己:你是不是站在真理一边?时刻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你应当站在真理一边! 
    师道尊严固然是中国古已往来的教育理念之一,但这个理念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其间的师生代际冲突似乎构成这个理念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师道尊严是一个应然和实然必定统一的命题吗?是一个没有任何前提和条件的、无庸置疑的命题吗?我不这样看,如果采取法律关系的分析方法,我觉得可以把师道尊严的关系主体解构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另一方是学生和社会。尽管“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凡事先检查自己总是比较客观些,学生和社会方面我感受不多,我愿意先是从教师角度谈点浅见。 
    的确,教师,古今中外都是最崇高、最受人尊重的职业。西方教育家把教师称之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我国古代也有“君、亲、师”的说法。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讴歌为“蜡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孺子牛”、“知识和人生的导航者”。教师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美好人格形象的代名词。可以说,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决定了他们应当受人尊重。但教师应受尊重只是一个应然的命题,不是一个实然的命题。近些年来,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一些教师的行为与其角色定位出现不符和冲突,教师在社会中的声誉有所下降,教师形象有所滑坡,自人类文明以来从未有过的对教师的公信力、尊敬度的破坏,正在从一些教师身上开始萌生。仅以大学为例,归纳教师身上破坏师道尊严的各种表现,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是享乐至上利益至上的功利倾向。尽管今天的教师待遇有很大提高,但教师也是凡人,不是超人,更不是圣人。一些教师道德自律差,不在学术境界上比高低,而在名利收入上搞攀比;不在业务水平上严要求,而在购房买车上比实力;不在工作业绩上高标准,而是在奖金福利上打算盘,这似乎可以部分解释这些年大学校园里论著抄袭、学术造假的现象并不鲜见的原因所在。 
    二是沉迷副业忙于“炒更”的拜金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教师陷入“一切向钱看”泥沼,不能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他们沉醉于个人致富,为金钱疲于奔命,本职教学能推就推,敷衍塞责,课外兼职积极主动,乐此不疲。甚至为了金钱,不惜牺牲学术真理,为利益集团摇旗呐喊,令民众为之侧目。 
    三是放弃学术独立判断立场自甘平庸现象。一些教师违背学术良心,唯书唯上,以媚俗权势为己任,以官场指示领导讲话为学术研究的风向标,丧失了学者的独立立场。 
    四是行为不端关系至上的庸俗现象。有的教师学力不足、业务能力较弱,无法胜任教学工作,不是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方面,而是一门心思阿谀领导,奉承上面,希冀通过拉关系获得重用提拔。有的教师搞庸俗关系学,对学生家长进行研究,挖掘所谓的“家长资源”,“有利者亲,无利者疏”。 
    五是以教谋私的违法乱纪现象。有的教师不放过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或在课堂上推销自己的著作;或者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公司里打工、为自己的科研项目义务打工;或者把他人甚至学生的成果据为己有,以致引发法律纠纷、对薄公堂。更有甚者,有个别教师道德沦丧,干出侮辱学生、猥亵学生或暴力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事件,严重损害自己在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中的形象。他们得不到尊重可想而知。 
    六是不求上进作风粗俗的现象。一些教师专业知识老化,讲课方式陈旧,讲课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缺乏启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味同嚼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往中不尊重、不关心学生,不是真诚地对待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导致师生感情淡薄、关系僵化。这样的教师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是自然不过的。 
    在“杨帆门”事件的热议中,我也看到有人指责80后、90后的人不懂得尊重他人,还有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严重、道德修养差,这样的评论根本不是在探讨问题,而是在乱扣帽子。任何时代都会有不懂得尊重他人、自我意识严重、自私自利、道德修养差的人,但作为一个群体,我不能认同这样的指责,正如在教师队伍里存在上述现象不等于所有的教师都是如此,否则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杨帆老师身上会出现这个事件?为什么在更多的别的老师身上没有出现这个现象?与种种不良现象相对照的是,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不是还有许多热爱教育、关心学生、受人尊重的感人事例吗?所以,关键问题不是以抽象分析代替具体分析,而是就事论事,认真反思,然后举一反三,闭门思过,见贤思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至于学生方面,我认为今天的大学生和以前的大学生包括我读大学时的同学相比,还是有些特点的,比如他们自信心、自尊心更强,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更强、盲目服从和迷信权威更少;他们可能刻苦学习的劲头不如以往的大学生、但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方法更加多元化,比如他们记课堂笔记很少,但一定会找老师拷贝课件或者寻找网络资源;也许他们在学习目的上理想化的程度不如以前,功利的色彩似乎浓厚些,但务实的精神也更加强烈;或许他们的勤俭节约的作风不如以往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令人们惊讶;也许他们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加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实现,在孝顺父母和尊敬长辈上不够传统和细腻,但我感觉他们也不乏对他人的真情和关心,当我上课声音嘶哑时,课间有学生会主动要帮我茶杯加开水,有人会悄悄放一盒咽喉含片在讲台上,让我感动不已;也许他们不像我们那时把上课看得很重,虽然逃了这门、那门课,但可能在图书馆看自己想看的书,但他们对名师和好的讲座的追捧热情一点也不亚于我们那一代。所以我上课很少点名,只是上第一次课是为了认识一下同学才点名。我认为,只有自己把课讲好,才能吸引他们来听课,别的方法都不是上策。即使是学生逃课没有学习,但我觉得他们已经成年,学习的重要性及不学习的后果他们完全知晓,也完全自己有资格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过多的说教不是办法;看到有学生上课打瞌睡,我不想去严厉地斥责他们,只是戏称他们是“特困生”。总之,我始终认为,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是学生尊重教师的前提。 
    至于社会层面,我认为师道尊严的失落也有社会原因。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导致了社会价值取向的某些不良变化:如理想道德观的旁落、金钱至上及享乐主义流行、官本位观念、政绩上急功近利忽视教育重要性、只重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腐败行为蔓延等;从教育界本身来讲,不恰当地主张教育产业化、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不够合理、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还不够理想、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性质和地位缺乏深刻理解等也值得反思和警醒。 
    杨帆门事件折射出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但无论如何,我们教师可以从中吸取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强化敬业爱生的师德。师德是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特征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修养、业缘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敬业爱生。敬业意味着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抱有强烈的激情和热情。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产生职业的崇高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投身于教育事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爱生意味着必须热爱与尊重学生。教师对教育的热爱,最终都要归结到对学生的热爱上。热爱学生可以说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情感基础,是师道尊严的道德基础和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必须培养品行卓越为人师表的工作作风。教师是教育学生的职业人,他的一切行为应当成学生的表率。先贤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和教育学生。可以说,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要努力做到行为举止端庄,为人处世正直;待人接物礼貌,言谈文雅幽默;衣着整洁大方,性格和蔼开明;严于律己谦恭,富有爱心宽容。 
    第三,必须培养精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一是要具备广博的理论性知识,在教学中做到高瞻远瞩、挥洒自如,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二是要有扎实的实践性知识,在教书育人中能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三是要具备组织教学、学习创新、社会交往的高超能力,能够不断学习、获取知识、跟上知识时代的步伐,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基础和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学识渊博、思想敏锐、阅历丰富、富有能力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和尊重,而那些学识贫乏、思想肤浅、能力低下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苍白无力的。 
    以上三个方面,敬业爱生的师德是灵魂,品行卓越为人师表的工作作风是保证,精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基础,能够真正做到这三者的教师才具有美好的形象和崇高的威信,才能受人尊重、赢得尊重。 
    (感谢邹平学先生惠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