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现代史 >

哪段经历对邓小平最终提出改革开放起至关重要作用(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2 中国新闻网 路军 参加讨论

    “文革”的磨难对于邓小平、对于整个民族究竟意味着什么,毛毛有着她自己的理解。她说:“经过了‘文革’这样一个非常极端的、非常灾难性的十年以后,使得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中国领导人、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起码看清楚了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文革”的这一段经历,不管是磨难也好,还是政治经历也好,对我父亲最终提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或者在相当程度上来说是决定性的。
    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让国家和人民富强起来,这是他从年青时代参加革命起就追求的、毕生所追求的理想。但是究竟怎样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究竟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怎样去走?这对于刚刚掌握政权才十几年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话题。“文革“以前经过了17年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摸索和奋斗,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但是毕竟对于怎样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怎样走我们自己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共产党的整个领导层,和我国全体人民来讲,都还没有准确的把握。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也经过了一些曲折,当然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经过了“文革”这样一个非常极端的,非常灾难性的十年以后,使得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中国领导人、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起码看清楚了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比如说我们在民主法制方面,在经济体制方面,我们都存在些什么问题,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和缺陷。正是因为这些不足和缺陷,造成了“文革”灾难。通过“文革”,不光是我父亲,当然我父亲他有一个很深的认识了,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很深的认识。所以我最后写了一点,我就说我父亲最后提出改革开放道路能够取得成功,这并不是说他想要怎样,他提出来就能够成功的,而关键是通过十年“文革”全体中国人民都看到了我们怎么样是不行的。那么我们就要向着正确的方向去探索,给了大家一个思想解放的大前提。所以我觉得十年“文革”对于我父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按咱们说的套话是把坏事变成好事。
    在“文革”中,父亲接触了很多“文革”之前作为一个地位比较高的领导人所接触不到的人和事物。当然他也感受到了很多作为被打倒的人所经历的那种巨大的波折。我觉得他不仅仅是从事物的表面来认识这些问题,他是更深地引申到整个政治、经济领域,全面地来考虑中国的前途问题。他在“文革”的后期,从1976年开始,实施全面整顿。他实际上已经在把他对“文革”的思考,对“文革”进行的纠正,开始付诸他的行动,不过那时时机还不成熟。但这毕竟成为以后能够进行改革开放的一个探索。
    毛毛想写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她说:绝大多数高级领导人的家庭都是和普通人家一样,也有大人打小孩的,也有小孩吵架的。而作为一代伟人的邓小平同样也是一个狂热的球迷,“无论体育馆有什么球赛,体育场有什么球赛,哪怕是娃娃足球,他也去看,把我们全家老老小小全都提溜着去,都跟着他去”———
    我从小生活在中南海里面,那时候各家各户住在中南海,小孩也挺多的。我这个人性格比较活泼,那时候我们经常串门,互相在家里跳皮筋,在家里跳房都一块玩。小姑娘们就在那里跑来跑去的。所以我对这些领导人的家庭还是有相当的了解的,绝大多数高级领导人的家庭都是和普通人家一样,在“文革”以前老百姓生活困难,领导人家里的生活也是很困难的,同大家一样,孩子们都穿补丁衣服,做裤子都预留长出一二十厘米左右。为什么呢?就是可以不断地往外放。所以很多人家里的小孩子穿的裤子都是一截一截的,放出来的颜色就深,上面的颜色就磨浅了。家里经常有粮食不够吃了,油盐柴米不够了,还得跟公家借点钱。住在中南海里的领导人很多都是副总理以上的,或是政治局的常委,或者是高级领导干部,他们也都一样。也有大人打小孩的,也有小孩吵架的,其实都是一样。我想可能因为我正在写我们家的故事,所以我把这些事给写出来了。
    有些领导人家里几乎跟我们家里差不多,只是没人来写,而且我这个人比较嗦,所以写得比较细腻、细致,虽然人家看了挺家长里短的,这么种感觉,其实我觉得是差不多。但是也有人不同,比如说周总理和邓颖超两个人就没有孩子,但是他们非常爱孩子,中南海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周伯伯和邓妈妈的孩子。孩子们看见他们挺放肆的,也无拘无束,在他们面前跑来跑去,大喊大叫的。那时候在中南海里跟个大家庭一样的,更像一个革命大家庭。爸爸妈妈们因为都是老战友,所以也都很亲热,孩子们也都跟一家人一样。直到现在我们都五六十岁了,中南海里的这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还都非常非常好。尽管现在我们只能够在前辈们的追悼会上才见面,可是一见面大家都拥抱,特别高兴。咱们好久没见了,就跟亲姐妹一样,而且谁有困难,都会互相帮助。
    父亲特别热爱生活,他的兴趣非常的广。喜欢听京戏,喜欢看川戏,年纪还比较轻的时候,芭蕾舞也看,话剧也看,歌剧也看。那时候像什么《红珊瑚》,《洪湖赤卫队》,好多歌剧他都看。他对“大洋鼓”的音乐不喜欢,就是西方的音乐,古典音乐,他不喜欢。但是他喜欢京戏,喜欢这些戏剧,像以前河北梆子他也看,评剧他也看。
    另外他喜欢足球,他对足球是“酷爱”,达到很高级的水平。从他年轻时代在法国的时候就喜欢足球。他不光是喜欢足球,所有体育运动他都喜欢看,只要有比赛他就看,排球他看,篮球他看,乒乓球他看,甚至羽毛球他也看。只要是国际大赛,激烈竞争性的他都爱看。有一段时间大家都不爱看乒乓球了,他就把我们全家人召集在一块儿,是一个乒乓球国际比赛。他就说咱们全家人在一块儿看乒乓球,现在大家都不看乒乓球了,我就要来为乒乓球鼓掌,让咱们大家一起为乒乓球鼓掌。然后我们就只好鼓吧,坐在那儿,为乒乓球鼓掌。文化大革命以前,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他就带着我们去体育馆,无论体育馆有什么球赛,体育场有什么球赛,哪怕是娃娃足球,他也去看,把我们全家老老小小全都提溜着去,都跟着他去。篮球也是,什么友军篮球赛,所有这些球赛他都去看。二十六届乒乓球赛,我们也都去看了,跟着一块儿鼓掌。他不是一般的喜欢,真正是以一个球迷那样的一种方式来喜欢。他对体育运动事业很关心,但是从他个人来讲,他就是个球迷,就是个体育爱好者。
    在毛毛眼中,父亲邓小平与上海有一种不解之缘。“他还是看到了上海的腾飞,看到了浦东的腾飞,我觉得他是心中没有遗憾地辞世的。”———
    我父亲生前与上海有一种很深的不解之缘。年青时代干革命工作起就在上海。后来上海又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率领的大军解放的。后来他在当总书记期间,又多次到过上海。在“文革”以后他更把上海作为他的一个最主要的愿意去的地方。所以每年差不多他都去上海,在他的晚年,一共在上海过了七个冬天,春节都是在上海过的。最后他又提出了浦东开放这个问题。而且一再表示在改革开放中间有一个失误,对上海浦东的改革开发问题提得晚了。如果再早些提出来的话,那上海的龙头作用应该发挥得更早一些。当然他还是看到了上海的腾飞,看到了浦东的腾飞,我觉得他是心中没有遗憾地辞世的。到现在还有很多上海的朋友经常到我们家来看望我的母亲和我们全家人。在这里,我再一次向上海的读者和上海老百姓表示问候和感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