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盂鼎与《世俘》续证 张怀通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世俘》记载武王伐纣胜利后在周庙举行隆重祭祀: 武王乃废于纣矢【大】恶【亚】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小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1]。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 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2],先馘入。 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旂、妻二首赤旂,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 武王奉献给先祖的牺牲是,首先,一百个纣王的高级大臣;其次,数量不明的纣王的低级臣僚;第三,纣王以及妲己等人的首级。这样的牺牲及其进献程序,与小盂鼎所载康王二十五年盂伐鬼方胜利后举行的献俘礼仪,完全相同。小盂鼎云: 盂拜稽首,以酋进,即大廷。王令荣讯酋。荣即酋讯厥故,囗 ![]() ![]() 盂奉献给先祖的牺牲,首先是“酋”,即鬼方的首领,但不必是最高首领。在审讯完毕后,将其杀戮,即“折”。其次是“人馘”,即俘获的敌人,以及杀死后砍下的敌人首级。其中的“酋”相当于《世俘》的一百个纣王的高级大臣,“人”相当于数量不明的纣王的低级臣僚,“馘”相当于纣王及妲己等人的首级。由此可见,二者的对应,若合符契。 《世俘》与小盂鼎在奉献先祖牺牲及其次序上虽然完全相同,但细节有所差别。第一,小盂鼎将人与馘放在一起交代,尽管人与馘的排列也显示出了先后顺序,但毕竟不太明朗。相对而言,《世俘》是分开叙述,而且特地标明“【俘】先馘入”,即进献时生俘先于首级被带进周庙,由此凸显了仪式的层级性、立体性。第二,小盂鼎将敌人首级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而《世俘》将纣王、妲己的首级,与一般敌人的首级特意区分开来。纣王、妲己的首级悬挂在白旂、赤旂上,由太师肩负着“先馘入”,即先于其他一般性首级进入。这是因为纣王、妲己的首级非常重要,在献俘礼仪中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差别形成的原因,既有载体方面的,小盂鼎是青铜器,用以叙述事件的面积有限,语句、内容自然简约,《世俘》书写在简帛上,记述可以较为铺展一些;也有事件性质方面的,盂征伐鬼方固然重要,但武王伐纣相对而言更重要,武王举行献俘礼,标志着商周鼎革的最终完成,因此对于纣王、妲己首级进行特殊处理,是礼仪的需要,而对此给予特别交待,则是强化《世俘》主题的需要。 多年前,笔者曾作《小盂鼎与〈世俘〉新证》[3],将小盂鼎与《世俘》进行对比,证明《世俘》是按照献俘礼仪程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现在本文又对二者所载献俘礼仪注进行了对比,揭示了细节上的异同。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使得我们在再次确定《世俘》是西周原始篇章的同时,对西周献俘礼细节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一步。 原载于《沮诵微刊》2018年1月11日。 [1] 裘锡圭:《释“勿”“发”》,《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2] 谢肃:《〈世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1期。 [3] 张怀通:《小盂鼎与〈世俘〉新证》,《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 点击下载附件: 1909张怀通:小盂鼎与《世俘》续证.do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