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古代史 >

公孙衍与惠施VS张仪,谁胜谁负?

http://www.newdu.com 2018-07-18 海叔说春秋 newdu 参加讨论

     
    
     


    公孙衍、惠施和张仪三个人都曾经在魏国为相,在这三个人的时代也正是战国时代合纵连横最为频繁的时代,公孙衍和惠施是合纵派,而张仪则为连横派。公孙衍是继商鞅而后秦国第二个最有权力的大良造,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而且在公孙衍的万般筹谋中,秦国攻占魏国河西和阴晋地区,魏国自吴起以来垄断河西之地的格局被彻底颠覆。但公孙衍本是魏人,其所攻占的阴晋本就是其家乡所在。这种关系成为公孙衍之软肋,其后张仪入秦便以此为由,诋毁公孙衍消极作战,遗失战机,导致秦惠文王将公孙衍驱逐出了魏国。


    公孙衍离开秦国而后就回到了魏国,又受到魏国之重用,成为魏国的战将。在公孙衍的策略中,魏国也是要“远交近攻”的,“犀首、田朌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公孙衍实际上是在与齐国联盟夹击三晋地区,魏国期望再次成为这个地区的真正霸主,“魏败我赵护”,齐国的田朌攻占赵国平邑和新城,公孙衍的策略似乎得到阶段性成绩。而在魏国朝堂之中,公孙衍还有一位有力同盟,这位也即魏国的文官相国惠施,其最大的主张也是合纵,就是联合齐国和楚国来攻打秦国。


     
    
     


    惠施和公孙衍都是非常懂得揣摩君主意图的人物,在战国时代诸侯国君们多有野心,尤其是某个阶段内取得过重大军事成就的君主,往往皆有超越周天子的觊觎。因此惠施曾经努力促成齐国与魏国的徐州相王,就是让魏惠王和齐威王共同称王。而公孙衍则更是推行“五国相王” ,就是让魏、韩、赵、燕、中山等五国共同称王。公孙衍和惠施的策略,皆是以此称王之事,令合纵之事取得阶段性进展,从而可以此抵御秦、齐、楚国的独强。


    事实上在公孙衍离开秦国的时候,张仪就已经成为秦国的重臣,而张仪在秦国则把魏国作为直接攻击对象,曾经亲自率兵出函谷关,攻打魏国的城池。而张仪与公孙衍和惠施这样的聪明人一样,也极度推崇所谓“远交近攻”,在其任内即多次拉拢齐、楚两国,重点防止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张仪所对抗的其实是公孙衍和惠施两个人,双方在攻防之势上皆具相当威力,如惠施就有“使魏太子嗣入质于齐”“使魏公子高入质于楚”这样的策略,可谓是下了血本要达成合纵之谋。


    在这个时间段内,张仪、公孙衍和惠施可谓搅乱了整个中原格局,双方在合纵连横的来来往往中,便似把诸侯列国视作棋局。三个人的关系承前启后,公孙衍离开秦国,张仪成为秦国重臣;张仪来到魏国,惠施又被驱逐。而公孙衍为魏国相国,张仪又在魏国失宠离去,惠施既而又回到魏国。张仪主张连横策略,但多利于秦,如在秦国推行连横,则为攻打魏国。而在魏国推行连横,则为秦国打通韩魏通道,以此攻打齐国,只是这场战争秦国千里奔袭,为齐威王所败。张仪之连横策略便为韩魏所不认同,公孙衍的合纵之策便又为魏人所用。


     
    
     


    ​所谓“五国相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公孙衍虽笼络周边诸侯国,再次将三晋地区打造成铁板一般,可惜外部力量过于强大,再牢固的铁壁也终有被攻破之时。而所谓五国联军,本身就是各怀鬼胎,而且此时除了魏国稍强外,其余诸国皆为“相王”而来,没有真正的想要攻打秦国,心不齐则力不聚,五国大军就在函谷关外就遭受惨败。公孙衍所拉拢的中山国要称王,就得不到齐人的认可,齐国与中山国的边境就时有争端,齐人更是借五国出兵征伐秦国之时,派遣大军攻打赵国,赵人连遭惨败,损兵折将8万有余。魏国人公孙衍所推行的“五国合纵”自此失败。


    此后张仪诱骗楚国怀王孤身犯险来到秦国,最终楚怀王身死秦国,成为楚国衰败的转折点,皆赖张仪之策。而魏国等诸国,即便有公孙衍和惠施这样的人才,因屡屡损耗,又受到外部秦、齐、楚国的多年打击,此后便即日渐衰落,无力回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