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旧迹有情应识我——启功先生与碑帖收藏

http://www.newdu.com 2018-09-17 文汇报 唐吟方 参加讨论

    
    清八大山人法帖
    
    《唐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及启功跋
    
    唐尉迟敬德墓志盖(飞白书)
    
    宋蔡京书“面壁之塔”
    
    宋英光堂帖
    2017年年底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 “启功旧藏金石碑帖展”,媒体用“启先生的宝贝”来形容这些跟了他几十年的碑帖。
    启先生生前,他在碑帖研究方面的造诣为鉴定家、古典文学学者、书画家等头衔所掩,只有文博界少数与他交往的人士才知道,当年徐邦达把自己的弟子王连起送到启功那里,就是要弟子向启先生学习碑帖鉴定。
    启功与古代碑帖打交道,最早可以追溯到青年时代。1981年版 《启功丛稿》 (中华书局)收录的论文中谈碑帖的文字,采用的例证多与碑帖有关,可见他对中国古代碑帖之熟稔程度。1960年代至1980年代发表的 《碑帖中的文学史资料》 《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 《说 “千字文”》等谈碑帖的文章,既是他研究的趣向,也是他利用碑帖资料从事研究的直接证据。他在 《碑帖中的文学史资料》里说:碑帖资料有助于不同版本的校勘,有助于补充集外诗文资料,有助于历史人物史实的考证,有助于艺术史的深入研究。黄苗子曾将启功的碑帖研究内容概括为 “从碑帖的流传经过,某碑到某一朝代后缺某字,其后又缺某字,翻刻、伪造本与真本的区别”,大致勾勒出启功碑帖研究涉及的范围与路径,着眼于碑帖的正本清源以及流传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种种问题。
    碑帖研究除了历代留下来的文献,无法跳过最关键的实物,这大概是启功收集碑帖的真正原因。他的碑帖收藏与古董家追名射利的收藏不同,重在碑帖在研究环节中的作用。循着这个线索去看启功的碑帖收藏,似乎每一张拓片背后都有说不尽的故事。
    启先生收藏的 《清八大山人法帖》,是传世仅见的孤本。其中的 《爱梅述》《酒德颂》 《瓮颂》带有黄庭坚的痕迹,属于八大早期书作,与后来成熟的八大体不同,而 《邵陵七夕文》诗则已见八大体的规模。在当时的古玩界,像 《清八大山人法帖》那样的墨拓无人重视,启功不抱成见,从研究艺术史的角度看出它的价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八大学”兴起后,这部法帖被多位学者看好,再加黄苗子、王方宇的考证,这部法帖更扬名艺术界,其中的书迹图片屡屡被揭载于书刊,孤本一跃成为人们熟知的八大经典书迹。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启功对于米芾的偏爱,他尽自己最大努力,收集各种能收集到的米芾碑帖。
    《淮山避暑杂咏残石》是传世少见的一件米书拓本。启功在标题旁随手记下 “李孟东兄所赠。原石未知在何处?今更不知已毁否?四诗俱不见 《英光集》,亦不见 《山林集拾遗》。”看来,因为是失载的米芾诗作,拓本才受到启功的重视。
    《清八大山人法帖》与 《米芾淮山避暑杂咏残石》这两个拓本,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碑帖鉴定家李孟东。李孟东 (1913一?)河北衡水人,号癖砚叟。学徒出身,曾在琉璃厂东街开设“二孟斋”古玩店,与刘九庵、苏庚春、王大山并称为 “琉璃厂四大鉴定家”。公私合营后进入北京工艺品公司,其后在北京文物商店工作,是北京市文物局鉴定组成员,书法以章草著称。启先生《题李孟东先生所赠八大山人法帖》对李孟东有这样的评价: “勤于求问,故多识碑帖石墨及历史书画文物。” (见《启功全集》第5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月版)
    同名碑帖,他会注意收集不同的本子。即便是世人不太重视的拓本,他也给予留意。展品中颇多这一类型的碑帖,启功通过他手里掌握的碑帖资料,结合文献记载作比较,往往能够发现一些问题。
    以米芾 《宋群玉堂米帖》为例,有民国时期昌艺社影印的宋拓本、蒋光煦清中期的重刻本。影印的宋拓本 《宋群玉堂米帖》中,启功1943年在上面题写了两段跋语。
    《英光堂帖》也收了两种,上海徐渭仁的重刻本与蒋光煦的重刻本。蒋刻《英光堂残帖》,有1941年的批注:“端字摹失,浑下厚字当为宋帖原损,非蒋摹之失也。 《鹤铭》标题之宝字,《放生池》碑标题颜字皆此一例。三行小字左点亦缺。”又, “《书史》云:‘右军古凤池紫石砚,苏子瞻以四十千置。’ 《往此帖》云 ‘公家凤池知’,是与长公之札也。末云 ‘问九哥可知’,其指涪翁耶?”
    展品中有一件 《唐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书者无考。因为书势与米芾相仿,引起启功注意。1944年一跋写道:“右唐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沙门復珪撰文,不著书人,或亦珪笔。天真烂漫,寓古淡于遒媚,足以上通山阴,下开米老,结体妙有三分不妥处,而疏隽之趣正在其中,方之他刻,惟唐碑 《温泉铭》合与同参耳。甲申九月元白居士启功记于简靖堂。”
    如果把相关的碑拓串连起来看,会发现启功的视野,上下左右,个体与时风,都包括在内了。不过启功虽然对米字偏爱有加,自己写字不涉米字一笔。
    不过,在启先生的藏拓中,研究兼带学书的例子也有一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启功为 “壮骨”,对柳公权倾力独多,用心有加。他曾临写1965年所得柳氏的 《玄秘塔碑》(启功定名为 《僧端甫塔铭》)十余通,其论书中亦有 “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一首。我们现在熟悉的 “启功体”,其瘦硬之致,实与那个时候研习柳字大有关系。
    1973年粘装的柳公权 《高元裕碑》《魏公先庙碑》,都由整拓剪贴成册。从整拓到剪裱本,其粘贴过程是个繁琐细致的活计。展品中还有启功当年做的剪贴次序图 (相当于目录),观者根据手稿还原他粘贴前期所做的工作:先做好目录,然后才动手剪裱。尽管从前的碑帖家做剪裱本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尽管展柜中陈列的本子只是某一个局部,仍可以想象他在小乘巷冷寂的 “老虎尾巴”里侍弄碑拓的 “冷淡生涯”。
    我听北京文物圈里的老人说起,单以看真伪而论,启先生的眼光未必高于琉璃厂的伙计。他在碑帖上的专长,不在看真伪,而是把碑帖置于历史背景中来作考察判研,竟至发展成为鉴定学中的专门学问。启先生藏品里的飞白书最能见出他的独特眼光。李世民 《晋祠铭》碑额、李治书 《纪功颂》碑额、武则天 《升仙太子碑》碑额、《唐尉迟敬德墓志盖》他都有收藏。飞白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只是诸多 “花体”书中的一种,本于东汉蔡邕,据说 “二王”都曾写过飞白书。唐代帝王用于碑额后,就被后世金石家注意。飞白书在书体史、碑帖史和艺术史上都具备价值,无法回避。清代的六舟和尚、张燕昌都写过飞白书,张燕昌还以此蜚声艺林。进入民国后,溥心畬也曾染指飞白书。十多年前,溥心畬夫人李墨云到北京,我曾与友人朱京生拜访过她。李女士说溥心畬用竹片写过飞白书。启功与溥心畬有交往,启先生是不是受了溥心畬的影响才注意到飞白书?不清楚。我知道启先生也写过飞白书,那张作品写给一位叫 “小琳”的女士,后来 “匀”给了汪锡桂先生,上个世纪末在北京的一个学人书法展中借展过。我好奇,曾把这张飞白书的图版收在2004年版的 《雀巢语屑》一书里。若干年后我再碰上汪先生,他告诉我,收藏者看到 “语屑”,以影响不好为名将此作收回。犹记得汪先生当时说的一句话: “你的小书害人不浅呀。”如今汪先生已归道山,世间只留下启先生飞白书图版,再难一睹真容了。
    《论书绝句百首》是启功用心写了一生才完成的,可说是一部以传统诗歌体裁写成的中国书法简论,曾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内地的三联书店出版,影响极大。这本书有两个版本,港版在先,三联版在后 (据孙晓林女士告知,三联1990年初版只有启功简注,1997年二版后又出过一个赵仁珪注释本)。按启功的自述, 《论书绝句百首》前20首作于1935年,后80首作于1961年至1974年之间。展出的一本抄录于1982年,有20页,为定稿本。该本原为启功老友马国权收藏,马氏先在其主编的《大公报》 “艺林”周刊上发表,1985年3月才由香港商务印书馆汇集出版。
    1990年至1991年春之间,马国权把自己手里的启功论书绝句手迹转售给台湾藏家赵翔。1996年台湾藏家又将此稿送交嘉德春拍。启功以十七万六千元购回,随后即兴赋 《南乡子》一首纪之:“小笔细涂鸦,百首歪诗哪足夸。老友携归筹旅费,搬家,短册移居海一涯。转瞬入京华,拍卖行中又见它。旧迹有情如识我,哎呀:纸价腾飞一倍加。”这首小词交代了手稿从第一次卖出到第二次被卖价格的变化情况,最令人惊奇的是买单人竟然是作者自己。
    启功晚年买回的东西,不止自己的诗稿,也有金石拓本。
    1997年启功从嘉德春拍拍到的《周曶鼎铭文》就是一例。这是一张清中期的拓片,上面有潘祖荫、严惕安、刘世珩的题字或题跋。启功买回来,显然不是冲着那张金文拓片,是因为拓片曾经老友何楚侯之手,因为拓片背后那段鲜为人知的友谊。
    明拓本 《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西安本城武本合集》,启功1999年购自嘉德秋拍,则是另一种情形。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今存二碑,一为 《西庙堂碑》,宋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原石今在西安碑林;另一为 《东庙堂碑》,元朝至元年间出土,摹刻年代不明,翁方纲论《东庙堂碑》瘦硬胜于 《西庙堂碑》,石现藏成武县文物馆。据说嘉德卖出的是九十年代艺术市场出现的最好的一个本子。启先生论书绝句第九首就是写虞世南,简注里说: “虞书以庙堂碑为最煊赫,原石久亡,所见以陕本为多。然摹手于虞书,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与唐石残本相校,其失真立见。城武摹刻本,不知出谁手,以校唐石,实为近似,惜其石面捶磨过甚,间架仅存,而笔划过细,形同枯骨矣。唐石本庙堂碑,影印流传甚广,惜是原石与重刻拼配之本。”简注把三个本子的虞氏 《夫子庙堂碑》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此诗是启功二十余岁时写的,晚年买下虞氏西安本、城武本 《夫子庙堂碑》拓本,或许和青年时代对虞书的感情有关。
    启功的有些碑帖收藏,内容可以当掌故看。那件宋蔡京书写的 “面壁之塔”拓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拓,就书法而言,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字写得如一团面,圆圆乎乎的,既不见紧收中宫,也毫无遒纵之势,说唐说魏都靠不上,可能是出自蔡京之手的缘故,才被人重视。说明牌告诉观众,启先生收藏蔡京这件大字拓本,缘于与沈尹默先生的交往:沈先生喜欢蔡京的字,私下常常拿来临摹,但蔡京名声不佳,所以沈先生在临蔡书时,旁边必放一本 《集圣教序》,遇客来,将王书盖于蔡书之上。我揣测,启功当时收蔡京的这张拓片,是为来日写沈氏事迹时所用,但后来因为无穷无尽的应酬,再没有精力去做了。
    黄苗子、吴小如、傅熹年等学者都提到他们到小乘巷启功寓舍品赏碑帖的情景,启先生在题跋文字里也屡屡记录与同道凭几研讨碑帖之乐。出入简靖堂的还有碑帖研究领域里的后起之秀,如今也步入暮年的王靖宪、王连起、孟宪钧等等。
    启功一生与石墨有缘,过眼碑帖无数,写在碑帖上的题跋不计其数,寄托其金石情缘,是兴趣研究,也是学问人生。
    按传统的品评标准,启功大约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碑帖收藏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