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四周为城垣所包围,并缭以护城河。东华门与西华门,顾名思义,是其东门与西门。两座城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左右对称,遥相呼应,在历史上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与午门(南门)、神武门(北门)共同构成紫禁城的四座城门。时至今日,伴随着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东华门城楼以及午门雁翅楼区的开放,西华门成为上述四门中唯一一座游客不能进出、参观的城门。这种状况,亦是由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 一、 历史与建筑 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檐下的“东华门”或“西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引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东华门、西华门左右对称,但并不置于东、西两面城墙的中点,它们更靠近午门一侧。这完全是由紫禁城宫殿的总体布局决定的。紫禁城分前朝和后寝两大部分,三大殿是前朝的主要部分,不仅占地广、进深大,而且周围有廊庑环绕,是个封闭独立的建筑空间。只在太和门与午门之间有一座南部敞口的广场,可供东、西方向流通。太和门的东、西两庑设有协和、熙和二门,通过这两座门,可以更方便地来到前朝的东、西两翼——文华殿与武英殿,以及其他一些属于前朝的机构。因此太和门与午门之间的广场是个重要的过渡空间,起了疏通前朝东、西交通的枢纽作用。东华门、西华门恰与前朝两翼的文华门、武英门处在同一纬线上,也分别与协和门、熙和门相望。由此观之,这两座城门便利前朝使用的目的也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把它们设在午门一侧,是很恰当的。另外,后寝部分是皇帝与后妃们的生活区域,假若把东、西城门设在这一区,岂不太暴露了。 紫禁城宫殿建筑的布局,确定了东、西华门的位置,而东、西华门的位置又进一步影响到皇城的一些建筑。将由西华门、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东华门构成的这一条贯穿外朝的横轴向东、西两方向延伸,恰好是东安门与西安门(皇城的东门与西门)。这种相对设置,显然是统筹规划皇城与宫城建筑,周密设计的结果。引自许以林《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以及故宫博物院官网。 出西华门,正对皇家园林西苑。清代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诸园,多由此门而出。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六十寿诞,以及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西华门以外,经西直门以至海淀一带,沿途张灯结彩,预设彩棚乐戏,隆重庆贺。清朝末期,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即由西华门离宫,仓皇西逃。至于东华门,清初只准内阁官员出入,乾隆朝中期,特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皆由此门出。嘉庆年间林清之变,农民军由太监刘得才等人经东华门引入紫禁城,但因于门前与卖煤人争道,情急之中露出所藏兵刃,从而为守门官兵察觉,骤然关闭东华门,故而仅十数人闯入,起义旋即失败。引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二、 东华门门钉之谜 在故宫的四座城门中,午门、神武门、西华门均为等级最高的九路即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颗门钉,唯有东华门例外,每扇大门上设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门钉。这一特殊情况,引起了人们的诸多猜测,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有以下两种: 其一,可称之为“罪门”说。据说,东华门门钉原来也是81颗。明末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即崇祯皇帝仓惶逃出东华门,到煤山(今景山)自缢。清初重修东华门时,将门钉减去一行责其未能挡驾之罪。 其二,可称之为“鬼门”说。古人认为,人生属阳,人死属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因为清代几个皇帝顺治、嘉庆、道光等死后都是出东华门送殡, 进东华门迎灵的,因而门钉用阴数,以象征“鬼门”。此外,皇后神牌也由东华门迎入奉先殿,神牌属阴。 但上述说法均不能成立,其理据如下: 首先,关于“罪门”说。明思宗从乾清宫到景山自溢,很可能是出的神武门,而不是东华门。因为,从其居住的乾清宫到东华门的距离,是到神武门距离的三、四倍;从乾清宫出东华门到其自尽的景山东麓的距离,比出神武门到达景山东麓的距离,还要远得多。很难想象明思宗在情况危急、时间紧迫的关头,会去舍近求远。与崇祯皇帝之死有关的所谓“罪门”之说,也确有其事。但这里特指的所谓“罪门” ,并非紫禁城城墙的后门神武门,更非其东门东华门,而是紫禁城御花园北门之内的右旁门。因此,关于东华门门钉之谜的“罪门”说,未免就显得因缺乏历史根据从而难以立论了。 其次,关于“鬼门”说。我们不能肯定清代所有皇帝、皇后死后都是在东华门出殡、迎灵的。更何况,光绪皇帝送慈安皇太后灵柩出殡,不是出的东华门,而是出的西华门。然而,西华门的门钉仍然是用的阳数,而非阴数。因此,东华门不一定就是“鬼门”,门钉之数与所谓“鬼门”也应当没有联系。 其三,“罪门”之说,明确指出东华门的门钉在清代由八十一颗被改为七十二颗,但这只是传说而已,得不到任何史乘记载的佐证。 根据学者的研究,东华门的门钉之数应当与堪舆之学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有关。紫禁城属阳宅,根据堪舆之学的相关理论,院墙之大门与屋脊高大之主屋的生克关系,是决定阳宅之吉凶的关键所在。而门、主的方位朝向,又是决定其生克关系的关键所在。归根到底,决定阳宅吉凶的关键,在于门、主的方位。这一理论,既适用于民居,也适用于皇宫。 与东华门门钉之谜关系最大的则是正五行方位系统与十天干方位系统。所谓“正五行方位”是指,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十天干方位系统又往往是同正五行方位系统相结合而使用的。即所谓: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其中,天干、五行又各分阴阳: 甲木属阳木,如森林之木; 乙木属阴木,如花草之木。 丙火属阳火,如盛大之火; 丁火属阴火,如灯盏之火。 戊土属阳土,如大地之土; 己土属阴上,如尘埃之土。 庚金属阳金,如斧钺之金; 辛金属阴金,如首饰之金。 壬水属阳水,如江河之水; 癸水属阴水,如杯盘之水。 这里所谓的阴、阳,在量上有一个大小强弱的区别。 五行相生为吉,相胜或相克则为凶。在故宫这一昔日皇家的阳宅里,主房居中属土,午门居南属火,火生土,门生主,吉;西华门、神武门分别属金、属水,二者都不克土。只有东华门居东属木,木克土,门克主,在紫禁城的四门中最为特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古代的风水师与建筑师采取了化凶为吉以避凶的办法。具体而言,木克土,但阴木不能克阳土。九行九列八十一颗门钉为阳数,表示阳木或甲木,此木能克土,象征门克主,有凶宅之相,断不可采用。而八行九列七十二颗门钉为阴数,表示阴木或乙木,此木不克土,无门克主凶宅之虑。因此,在北京故宫的四座城门之中,唯有东方之东华门的门钉不能用阳数,而只能用阴数。至于为什么选择七十二这个阴数,八行九列中的“九”,是最高等级的象征。东华门每扇门上的门钉总数虽为阴数,但并不因此而失去尊卑分明的礼制。八行九列中的“八”,根据河图之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的理论,与“东方木”相对应的“地数”或“阴数”,恰好是“八”。综上所述,东华门的门钉之谜,恰恰可以从堪舆以及阴阳五行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解释和答案。本部分内容引自韩增禄《东华门门钉之谜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 西华门屏风楼的修建 在西华门城楼上,可以俯瞰中南海全景。由于建国以后中南海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所在地,因此西华门的地位极为重要。它一直由8341部队(后改称61889部队)把守,一般人不许登攀。不过城楼长期得不到修缮,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叶,登楼马道已残破不全,城楼四周和两侧墙顶长满了一人高的蒿草。 西华门的这种特殊位置,也导致了1975年屏风楼的修建。不过其直接原因,却是所谓“北京饭店新东楼事件”。随着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与众多西方国家的建交,外宾增多从而导致宾馆供不应求。北京饭店扩建工程,便提上了日程。周恩来提出,要使原为350~370间客房的北京饭店,在扩建后达到1000间以上,要能同时容纳2000人饮食起居、社交活动、文化娱乐、外事谈判。 新扩建的东楼原定仅高50米左右,只有14层。当时掌管财政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感到如此利用市中心的土地是低效的。他在观看设计模型时对陪同的人说:“北京土地很紧张,占一块就等于少一块菜地,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楼房可盖得高点。像北京饭店这样的宝地,更应该往高层上发展,力争多建些客房才好。” 当时参与设计的几位年轻人,听了李先念的一番话,很对心思,正希望搞一座高大的建筑,便立即推倒原方案,作了个高层的设计。主持设计的张镈向年轻人再三解释,长安街有规划,在天安门附近王府井口,不宜设建筑高点,终没起什么作用。一个130米高的方案迅速搞出了,送李先念审时,他认为以100米左右为宜。张镈根据服从组织的原则,按李先念的指示,做了个100.25米高的方案。工程于1973年春季启动。由于周恩来十分关注北京饭店,故这里成为当时一系列涉及外交的工程的首要重点。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认为新东楼西向的房间景致最美,在天气晴朗之时,远可见西山逶迤,近可览故宫嵯峨。然而张镈却发现,在这远景与近景之间,正夹着一个敏感的地带——中南海。于是,他向北京饭店负责人提议:新东楼西侧公共设施及客房门窗玻璃,用压花的或磨砂的,挡住西望的视线;不要安排外国人住,以免窥视中南海。但这样仍然不足以解决问题,没过多久,中央警卫团政委杨德中来到了建筑工地。他告诉饭店负责人和张镈等:周恩来在夜间从中南海里看到了施工的灯火,绕着海内走着观察了一圈,感到新东楼已经到了对中南海有威胁性的高度,十分忧虑。杨德中说他是受周恩来之托,先到工地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商议对策,以便着手解决问题的。在集体商议中,有人建议将故宫午门楼提高,以起遮挡作用。该建议反映到周恩来那里时,当即被否决。周恩来说:第一,文物不宜破坏;第二,不能做“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蠢事。 10月29日,在一次讨论楼层过高威胁中南海的问题,当时还未复职的万里对杨德中表示:“既然总理感到不安,那么原设计在顶层的接见厅、宴会厅及其他配套用房,就全部取消,尽量降低层数和高度。经济损耗事小,已经做好全部构配件不必过虑。”杨德中认为“要千方百计压低高度,必要的话,不妨把已建好的部分拆除几层”。 继续讨论时,张镈得知在15层地板面,已经可以望见我们伟大领袖也是当时最高领袖的书斋。有人认为如在此安装窃听器,或进行红外线窥测,后果严峻。虽说天上的卫星也能侦察地面,得到清晰图像,但与邻近观察毕竟不同。午后,传来周恩来指示:建筑必须终止在15标准层。他当晚在接见张镈等设计人员时表示:“10层以上的房间,应作别的用途,不对外,向西的门窗要遮起来。”并且表示还是原来那个50米左右的方案好,认为:“北京没有必要搞那么高的楼房,我看有50米上下就可以了。长安街上如此,外围可60米左右。没有必要太高,我们不要学西方那个样子。” 除了新东楼压低层数和高度、西向门窗遮挡的措施之外,另外一项措施就是在故宫西华门内两侧建一排“影壁楼(屏风楼)”,以遮挡从新北京饭店东楼高处遥望中南海伟大领袖住处的视线。周恩来同张镈等人于1973年11月4日一起考察西华门城楼一带,他们先由西华门城楼走到西南角楼,张镈向周恩来报告说:“经测量在此建脊高26.7米的屏风楼,即可遮挡从新东楼西观中南海的视线。计划南段由西华门楼起到西南角楼,用连接体的连廊式和高31.2米的西华门重檐上脊相连。”随后他们又掉头向北,过西华门走了约与向南相等的距离,张镈告诉周恩来:“计划两条直线的配楼建到此为止,已可把中南海的重点部位遮挡住了。”周恩来未作答,而是继续向北走,一直走到与三大殿的中和殿平行的位置才停步。他变换着角度看了看,说道:“配楼做到这里,就可以把39局和西花厅等处全遮住了,就定在这里吧。”这样一来,配楼的建筑比原先预定的长度多出近4倍。在返回的路上,周恩来对万里、张镈说:“屏风楼建成前,新东楼即便完了工也不准开业。”他还说:“在紫禁城东西华门西侧加点房子对国家、对故宫都有利。至少从‘广积粮’来说也是需要的嘛!8341部队可以用西华门两侧屏风楼,其余的可作文物房。所有的房子在形式上要配合故宫,所有朝西的房子只做盲窗,从外形上看要有棂花窗扇。” 对于修建“屏风楼”的方案,当时亦有反对之声。参与北京饭店新东楼设计工作的陶宗震鉴于在故宫内修建一批仿古建筑破坏故宫的完整性,写了一封信给万里,建议将“影壁楼”东移,以尽量避免影响故宫的“天际线”和西华门及西南角楼的完整性。该信指出:“如果按现在方案那样把新建工程夹在西华门与西南角楼之间的纵轴(南北轴)上,联接成450多公尺长的一排一条线一般高的建筑,则紫禁城西侧的轮廓线就会大为改观,整个故宫的艺术布局的完整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西华门和西南角楼就会被‘淹没’(新建工程为26.5米高,西华门高31.5米,西南角楼高仅25.06米),而这一轮廓线不仅从故宫内部太和殿前的大平台上可以看到,也许更重要的是从许多重要城市位置上都能看到,例如从人民大会堂实会厅的北窗、中山公园后河的划船游览区、南业长街交接处的路口(正对西华门的入口的十字街)、北长街北口护城河一滨河路一带,以及景山和北海公园等制高点上都能俯瞰的很清楚。” 陶宗震甚至有将“屏风楼”移出故宫的设想,他说:“这封信送出前犹豫了一下,因为我从北京市的地图上看西华门的南北两侧,特别是越往北越不起遮挡从北京饭店东楼看中南海毛主席住处的作用,不如将‘影壁楼’移出故宫,建在南长街西侧。本想找准丰泽园的位置,再作一个准确有效遮挡毛主席住处的平面布置方案,但地图上的中南海为了保密一直是一片空白,而在当时,想了解毛主席的住处,更是最犯忌的大事。”由于他的迟疑,在信送出之时,西华门“影壁楼”工程已经开始进行。在此情况下,陶宗震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以上部分引自王凡《惊动中南海的北京饭店新东楼事件》以及陶宗震《历史的回顾——北京饭店东楼及西华门工程纪实》。 兴建屏风楼时,拆除了西华门两侧城墙的马道。屏风楼在西华门南北两侧延伸很长,然而进深很小,所以其内部并不便于使用。屏风楼共5栋,最北侧的3栋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使用,西华门两侧的2栋及西南角则是某部队驻军。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故宫的形象和建筑格局。目前,西华门一带是紫禁城内被外单位占用最严重的。现在故宫里占用的外单位,主要就是部队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他的基本都搬出去了。 早在2002年故宫大修启动以后,国家已经批准第一历史档案馆择址新建。2003年,国家发改委就批复了档案馆迁建工程立项,要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迁出后,旧馆应拆除,尽快恢复明清故宫历史原貌”。 截至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尚未择好新址。部队方面,紧靠紫禁城南城墙的一个偌大的院子里,停满了大客车。还有“训练基地”、篮球场等健身场所。每天数十辆大车从西华门出入,对文物影响很大。在故宫博物院2003年做的规划中,将现在位于文渊阁附近的消防队迁至西南角,这样消防队方便从西华门出入,也方便在故宫宫墙内交通。但这个方案是以部队搬迁为前提的,这有待中央有关部门下决心。以上两段引自《故宫新院长:将办公单位请出去 把殿宇还给游客》(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5/03/c_123069270_2.htm)。 四、 小结 东华门的门钉数目,涉及到阴阳五行思想在紫禁城建筑中的应用等问题。故宫的建筑布局,对这一思想多有体现,笔者当另有专文论之。 西华门的屏风楼,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修建屏风楼的直接原因是北京饭店过高的新东楼威胁到了中南海的安全。但原先的设计方案高度仅为50米,根据领导指示,设计人员不得不服从组织安排,才改为100米,出现上述问题后周恩来总理又表示还是最初的方案好,北京市区内特别是长安街沿线不需要这么高的建筑。其中所牵涉到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城市规划、建设这一个方面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从目前的情况看,故宫博物院方面虽然有意解决西华门一带文保上的诸多问题,还原紫禁城本有的历史风貌。但事与愿违,部队以及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搬迁,以及屏风楼的拆除,仍然遥遥无期。这两个部门特别是前者的特殊性质,更增添了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它的最终解决,可能需要更多高层的推动与助力。 图1:东华门城楼。 图2:东华门城楼马面1。 图3:东华门城楼马面2。 图4:东华门城楼内景。 图5:东华门城楼天花1。 图6:东华门城楼天花2。 图7:有东南角楼望东华门城楼。 图8:由东华门城楼望故宫东南角楼。 图9:西华门城楼(引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图10:西华门九乘九路门钉(引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图11:西华门外北值房及下马碑(引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图12:西华门外南值房及下马碑。 图13:西华门外南下马碑。 图14:西华门内北值房。 图15:西华门与屏风楼(引自http://whds.whb.cn/shuxun/526.htm)。 图16:西华门内屏风楼(由慈宁宫花园望)1。 图17:西华门内屏风楼(由慈宁宫花园望)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