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丰子恺逃难

http://www.newdu.com 2019-09-18 中华读书报 钟桂松 参加讨论

    艺术大师丰子恺以他清新的笔调创作了大量散文随笔,以“缘缘堂随笔”“续笔”“新笔”等与世人见面,让人欣赏到他温润而充满人间情味的文章之美,令人咀嚼之后回味无穷;丰子恺先生还以“儿童相”“社会相”“人间相”等主题,创作了大量的“子恺漫画”,以流畅的线条和简单生动有趣的形象,深刻细微地揭示了人间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此外,丰子恺在中外音乐、西洋美术、教育、佛教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留下了大量的作品。
    所以在一般读者心目中,丰子恺是一位潇洒、悠然的艺术大师,在杭州当当寓公,写写美文,画画生动有趣的漫画,或者听听西洋音乐,拉拉小提琴,弹弹钢琴,如果累了,再欣赏一下西方美术家的作品,或者怡然自得地喝着绍兴黄酒,品味着酒中岁月,过着“潇洒风神”的生活!
    其实,丰子恺先生并非读者所想象的那样潇洒,他生命的三分之二是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动荡时代的旧社会里度过的。他少年丧父,青年时丧胞姐和胞弟,中年丧母;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刚刚建好的住宅“缘缘堂”被日本的炮火炸毁,从此,丰子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扶老携幼,过着长达八九年的逃难生活。
    1937年11月至1946年秋,丰子恺从石门湾悦鸿村一直逃难到陪都重庆,一路上的辛苦、奔波、纠结和痛苦,让四十多岁的丰子恺胡须全白!他曾说:“我的胡须逃出来时是全黑的,到萍乡白了三分,到广西生伤寒病,又白了三分,到贵州生痢疾,又白了三分。”还说:“假如不逃难,我身体一定还要好,我的胡子一定不会白。”事实也是这样,在逃难途中,车马劳顿,还被人敲竹杠。1937年11月,天气已经寒冷,丰子恺到杭州钱塘江边租了一只船,载了十多人,连夜驶往桐庐。不料,讲定25元送到桐庐,在月黑风高的夜里,船老大摇到半路上,不肯去了,向逃难的丰子恺他们敲竹杠,要加一倍的钱。随同逃难的工人平玉好说歹说,答应给船老大加钱,才慢慢地往桐庐方向摇去。船到桐庐,因为船老大起了歹意,平玉怒不可遏,揪住船老大的衣服,要拉他去县公安局评理,告他敲诈良民!直到船老大求饶为止。开始逃难,丰子恺就感觉漂泊的艰辛,说:“人间以漂泊为苦,比之于蓬絮我带着一大群眷族,这漂泊又非蓬絮可比。我们从这时候起,渐感觉一家好比覆巢之鸟。”
    逃难途中的躲警报,常常让丰子恺狼狈不堪。1939年,丰子恺在宜山浙江大学教书,有一次,警报突然响起。丰子恺正在家里,他本能地抱起幼子新枚,带着姐姐丰满,以及软软、丰一吟,随着浙江大学同事,直奔附近山坡上,见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一条数尺宽的石缝,虽然里面杂草丛生,但可容纳多人进去躲避。可是,石缝进口有一个黄蜂窠,那些黄蜂见那么多人进来,群起而攻之,刚刚挤进石缝的人立刻手脚并用往外逃,顷刻间,石缝里一片混乱。此时,突然又响起空袭警报,刚刚逃出来的二十多人不顾石缝里黄蜂螫了,又重新钻进石缝里去。丰子恺转身慢一点,石缝里已经挤满了人,没有藏身之处,只好卧在石缝外面一块大石头边上的草丛里。爬在草丛里的丰子恺,远远的看见九架敌机,由远而近,盘旋着轰炸宜山。
    有一次,寂静的清晨突然响起了警报,丰子恺急忙率全家老幼离家去郊外躲空袭。逃到半路上,忽然警报解除。丰子恺想:早饭还没有吃过。于是丰子恺招呼全家回去吃早餐。刚吃了两口稀饭,警报又响起了,只好放下粥碗手忙脚乱紧紧张张奔出家门,往龙山方向跑去。这时,天下起雨来,六个人,三把伞,又冷又湿又饿,走到山脚向的乱坟岗边,大家都累得走不动了。丰子恺让女儿软软去附近看看,能不能买点东西充饥。结果“食物了不可得”。忽然,丰子恺远远看见雨中一个村妇,手挽竹篮从村里出来,似乎是卖小食的。丰子恺冒雨追过去,果然,篮子里是糯米团子,于是买了几个回来,家里也送早粥过来,大家还是不敢回家,就在一个上一年新做的坟墓边吃粥吃团子,而幼儿丰新枚就睡在墓旁草丛中。丰子恺回头一看:“青蛙跳登其胸,蚂蚁巡游其项,而新枚熟睡如故。”
    这样的逃难生活,给丰子恺创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逃难生活中的丰子恺,生活里决没有他的文章那样潇洒流畅,也没有子恺漫画那样幽默,更没有读者读他的作品时感觉的那样惬意。
    他的《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还我缘缘堂》等散文,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细腻的文字里流露出坚强的民族气节,深情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悲壮。“缘缘堂随笔”中温润的笔调里多了一些爱憎分明的抗日爱国情怀。所以丰子恺在逃难途中写的那些短文随笔,正气凛然,是非分明,如《全面抗战》《大奸灭亲》《传单是炸弹的种子》等,逃难让丰子恺看见了人间的苦难,看见了民族的苦难,所以丰子恺的漫画创作,也同样充满了抗战情怀,不少漫画的题材直接取材于逃难途中的见闻,如反映敌人轰炸的漫画《轰炸二》,画面上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喂奶,一个炸弹下来,母亲的头已经不在,孩子还在吃奶!漫画《轰炸三》,一个母亲背着儿子逃难,路上遇到轰炸,儿子的头已经炸掉,母亲依然背着在逃难!所以,丰子恺作漫画《愿作安琪儿,空中收炸弹》,以一个正直的艺术家的想象,控诉日本的侵略行径。直到抗战胜利,但是丰子恺却没有回家的“盘缠”,滞留在重庆,不能回到江南。漫画《稚子牵衣问,归家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就是当时丰子恺在重庆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