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明宪宗的《一团和气图》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http://www.newdu.com 2020-08-1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明宪宗与年长他17岁的万贵妃的爱情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殊不知,明宪宗不但专情、痴情,还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并把这种天赋运用到了治理国家中。在他所有的绘画作品中,现为故宫馆藏瑰宝的《一团和气图》是其治国理念,也是其性格特点最好的体现。
    《一团和气图》画于明宪宗即位的第一年,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他对新一年的期望。
    

    画面上的人物远看好似一个大圆球,仔细看才发现是三个人拥抱在一起,三个人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一张脸。其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其中,左首为一个戴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个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将双手搭在老者和儒士的肩上,他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手中轻捻佛珠,一看就是佛教中人。
    此幅画构图合三人为一体,“霭一团之和气”,精妙绝伦。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无不显示着明宪宗的匠心巧思与高超技艺。
    那么,明宪宗为何会有这样的构思呢?这源于历史佳话“虎溪三笑”:“朕闻晋陶渊明乃儒门之秀,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而慧远法师则释氏之翘楚者也。法师居庐山,送客不过虎溪……”
    

    从明宪宗题跋中,我们可知此画背后蕴含的意义。晋朝高僧慧远居住在庐山东林寺30余年,奇怪的是,他送客时从不过虎溪。一日,陶渊明与陆修静来访,临别时,慧远像往常一样相送,却不知不觉送过了虎溪,引起虎啸声声,于是三人相视大笑,世传为“虎溪三笑”。
    而此幅画面中三教人物合抱一团,谈论经书,喜气和睦,正是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现,也正好符合了明宪宗期望朝野安定团结的心愿。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驾崩,皇太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并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出于对群臣万众一心的期望,他绘制《一团和气图》并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的用意,与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平反,并承认明代宗的历史地位有直接关系,对朝政的安定团结有积极意义。
    很久以来,儒、释、道三教一直是影响我国文化的三大主流宗教,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各教派相互对立,必然消耗国力、民力,不利于社会安定发展。明宪宗所绘《一团和气图》乍看如同一人,实为三者。图赞中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也体现了内外合流、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明宪宗是想借此图和此寄语对世俗风气加以激励,并不是随便作的一幅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