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是中国服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和风俗的影响,北朝各民族的服饰以轻便为主,这与汉族上衣下裳的服制大相迥异,受到当时北朝服饰的影响,汉式服饰开...
战国中晚期,高82.9、底径26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舋墓出土(DK:34)。该灯出于东库。由灯座和七节灯架构成。灯座和灯架均有插孔和插榫,每节榫头形状各异。灯座平面圆形,下...
北朝时期的服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一改骑马民族服装样式,而逐渐被各种典雅宽松的汉族衣冠代替。这一改变在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陶俑等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 北魏各种图...
结合猿猴臂长的的体态特征,出现了猿形带钩这种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生活用具。 山东省曲阜鲁国3号战国墓出土(M3:4)银质带钩一件,现藏于山东博物馆。器作猿形,通长16.7厘米,...
因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干燥的气候使得民丰地区发现的遗址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纺织品,这一地区遗址中出土的丝织品大多花纹流畅自如,艳丽华贵,代表了中国古代织锦的最高...
簪钗: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发髻形式高大,发饰除一般形式的簪钗以外,流行一种专供支承假发的钗子。如贵州平坝南朝墓出土的顶端分叉式银簪银钗,承重的意义大于装饰的意义。...
满城汉墓一号墓出土(1:4292),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通高13.3厘米,状如倒挂的花朵,四偏花瓣间各有一柔曲向上的长钩。花蕊下倒悬一只长臂猿,猿左臂弯曲作钩状。其设计的巧妙之...
著名的尼雅遗址位于新疆民丰县,遗址中出土了不少汉晋时期的丝织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镶边...
东周时期,车身通高9.1,长13.7,宽11.3厘米。1989年山西闻喜县上郭村周代墓葬(89W5M7) 出土。这是一具有两个大轮、四个小轮,既可挽环牵引,又可以用手推转的挽车,这件铜器可转动部位...
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出土一件黑色滑石质猴形饰件(T1:⑤),该饰件全长3.1厘米,头部似小猴,雕刻出眼睛、眉毛、耳朵、鼻和嘴,下半身则为蝉形,没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