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大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实践和以它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不仅包括人类社会,而且包括自然界和人本身。历史是在劳动实践活...
杨洪源 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1日14版) 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评价需要有参照系,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不应囿于自身领域内思考问题,而应在比较的视野中作出相应的评判。在与...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深化与时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前提,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现人的真正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自身主题,但却明确指出自由属于人类...
张乾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5-26 10:04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
摘要: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在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方法上遭遇到困惑,这促使我们回到马克思,回到这一方法的源泉——《德意志意识形态》。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田鹏颖 来源:光明日报 在21世纪的今天,当环顾“小小寰球”,回眸人类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大概除了马克思,还没有哪位思想家能够让人类如此“魂牵梦系”:在东方(中国)...
摘要:从生产方式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马克思毕生的理论追求。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剖析,同时构成了马克思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和立足点。在此基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5.27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指导地位的依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的科...
记者 吴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17日 6月5—12日,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特聘教授大卫?哈维应邀到访南京大学,并被授予“南京大学薛君度讲座教授”。访问期间,哈维在南京...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否定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