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揭秘:林彪、粟裕与杜聿明交手:谁是第一虎将?(2)

林彪发给毛泽东,要求“主动放弃哈尔滨打游击”的电报便由此而来。所幸“天不灭曹”,或者叫“吉人天相”,因“关内狼烟四起”,“蒋介石捉襟见肘,顿显兵力不足,原拟调往东北的军队被关内战场死死拖住了,东北民主联军获得了极为宝贵的4个月的休养生息时间。”林彪也重获新生。杜聿明兵力不足,主动停下攻势,未能“宜将剩勇追穷寇”,遂至功败垂成。曾亲临东北督战的国民政府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对此也深感遗憾。他的儿子白先勇写了《养虎遗患--父亲的憾恨》一文,回忆说,"在台湾,我至少听过父亲三次跟我提到四平之战,提到他曾向蒋提出希望能继续留下来督战或者直接指挥战斗,不回南京,但蒋就是不同意,催他回去当国防部长。父亲每次说到这件事就气得顿脚。”此后,林彪在东北的兵力一直优于杜聿明,是全国唯一一个中共一方兵力占优势的战区。1946年7月,林彪的东北野战军面对的国民党军是5个军;1947年4月,林彪面对的国民党军是7个军。

因此,东北民主联军有了传唱一时的顺口溜:“国民党,兵力少,南北满,来回跑但即便如此,杜聿明依然能保持主动攻势,且损失少于林彪。1947年5月至6月的四平之战,他更是再次大出风头。不仅其部将陈明仁以少击多,保住了四平,而且杜聿明率军前往解围时,迫使林彪再次撤退。直到杜聿明因病于1947年7月8日离开东北,由总参谋长陈诚接替其军事指挥之责后,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才逐渐不可收拾,国民党内舆论喊出了“杀陈诚以谢天下”的激愤之语。辽沈战役尾期的1948年10月27日,蒋介石再次起用杜聿明,令其赶赴东北,布置东北国军残部撤退。杜聿明面对林彪的百万大军,以弱势兵力两次运用声东击西的谋略,成功地解救出营口与葫芦岛国民党军5万余人。杜聿明从东北成功撤退,旋即被蒋介石派往淮海战场。此前不久,从未与关内中共部队交过手的杜聿明,对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说:“东北共军将近百万,即将入关,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超过关内共军。”

他大概将傅作义当面的对手聂荣臻部看作了整个关内中共部队的特点。淮海战场上,杜聿明遇到了平生强劲的对手--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拥有30万精锐部队的他,攻不成,守不住,再也不能顺利施展故计。到后来,连撤退也求而不得。1948年11月奉命撤出徐州时,他也搞了个不少声东击西的妙计,曾得意地对部下邱清泉等人说:“预料这次迅速决定撤退的行动是成功的。……兵贵神速,这次撤退的行动正钻在他们大战后的间隙中,达成预定的任务,以退为守,以救出黄维兵团为目的。”但他没有逃出粟裕的“算计”,被只有东北野战军一半兵力的华东野战军铁通似地包围在风雪陈官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再无当年抗日战场、东北战场的名将风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