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不世武功:盘点明朝战史上的七大胜仗(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6,明朝中后期,倭寇横行,名将戚继光等致力于平倭战争,奋战数十年后终于平定倭寇。 点评:抗倭战争的胜利其实没有多少可炫耀的,几十万明朝大军,却奈何不得区区倭寇,这是骄傲还是耻辱?明朝的卫所制度在这一时期已经彻底腐朽,幸好还有如戚继光等一批名将,用私家军和募兵制的方式为明朝重新锤炼出一批精锐之师。而在之后的张居正时代,以戚继光为代表的一批抗倭将领也成为明朝军事改革的先行者。黄仁宇在其著作《万历十五年》中把戚继光称为“孤独的将领”,此话并不为过,在整体军事制度已经腐朽的情况下,这些忠良之士仿佛是一批救火队员,为国家去扑灭燎原的烈火。之后的隆庆朝和万历初年,明朝借鉴平倭战争的经验改良了装备,并对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修补性的改革,使明军在辽东和宣府等地又重新拥有了一批精锐的军队,明朝以此军队打赢了朝鲜战争,也让明朝达到了其发展里程上又一个中兴的顶点。其实所谓倭寇,很大部分成员都是中国沿海的海商集团,朱元璋欲以海禁拒倭寇,却让倭寇越演越烈,身为农民出身的他自然不会明白这种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里的自然现象的。倭寇平定后,明朝解除了海禁,从此进入了一个对外开放的黄金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远达美洲地区。而西方的科技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广泛的传入。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成为了政治腐朽的催化剂,在政治制度日益腐败的情形下,明朝重演了宋朝越繁荣越腐败的悲剧,明朝专制的封建制度与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商品经济形成了巨大的矛盾,矛盾的结果就是权钱交易作为润滑剂。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和繁荣商品经济,与整个国家日益萎缩的财政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官商勾结的暴利催化了政治的腐败和国家赋税的大量流失,张居正改革政策的废除以及封建制度的保守与腐朽,使明朝走上了灭亡的不归路。 7,明朝抗倭援朝战争,历时七年打败日本,不但确保了国土的平安,更使日本龟缩于岛中不敢扩张达300年。 点评:直到今天,所谓的“抗倭援朝战争”依然被人争论不休,原因是明朝在抗倭战争中损失惨重,以至给了满清崛起的机会。但是从今天看,这种说法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满清的崛起是明朝自身的腐败所致,虽有抗倭援朝造成军力削弱严重的原因,但根子还要归结到明朝军事的腐朽和内政的失当中去。但是对比抗倭援朝战争,满洲人同样应该叫一声幸运的。从日本内战中走出来的日军,战斗力正达到其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地步,无论是装备还是作战能力,都要比后来的满清强很多,但遗憾的是,日军遇到的是中兴时期的明军,满清遇到的则是没落时期的明军。中兴时期的明军在朝鲜打出了国威,在总兵力远少于日本的情况下,却最终给了日本致命的打击。清朝某些史家评论此战,无不说是耗费巨资,惨胜如败,但是从战争的过程看,明朝打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胜仗,无论是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还是军事指挥能力,都达到了其整个朝代的最顶点水准,日本的失败则是空前惨烈,最后一战的露梁海战,500多艘日船,逃归的不足四十艘。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明朝选择坐视朝鲜不救,待日本势力做大而明朝进入衰落期后,中华江山纵然不会落到满族人手中,也多半会让日本人糟蹋个够戗,这是一场必须要打的战争,也是一场赢得漂亮的战争,之后的满清崛起是明朝自身的原因,即使没有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腐朽速度,那也是迟早发生的事情。清朝史官对于此战的诋毁,多半是处于政治的需要,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战400年后,甲午战争爆发,清朝的士大夫们居然还有人翻阅史书,去从明朝抗倭援朝战争里寻找破敌的良策。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明朝进行朝鲜战争,前后六年花费800万两白银,而满清单单是甲午战败的赔款,就有两万万两之具,对比之下,这场战争明朝是打对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