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后都是谁?朱瞻基最喜欢哪个(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7:11:5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个小人物在三国职场的正确选择 三国职场的最大变数当属“分”与“合”,职场上的人随着分与合的变化也要考虑自己的去与留。孙权之所以坚决要抗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鲁肃在洗手间给他描绘了将来与老曹合伙后,他孙权的职场惨状。 除了分与合,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场变异形态,那就是“篡”。从汉到魏,从魏到晋,不只是换老板,而且是换了老板层的血统,这里影响到一大批职场员工的去与留,甚至生与死。随波逐流的是大部分,大奸大忠的是小部分,记历史的人本着简要的原则,随波逐流的就不记载了,大奸大忠的就写下来留作借鉴。然而,从平民的历史角度来看,大忠臣和大叛徒都是非常人,非比寻常,就是历史的异类,他们不能反应历史的常态,随波逐流的那部分才是历史的真相。这些真相有没有记载呢? 有,三国职场上有这么一个记载,一个在魏与晋之间自然转移的小人物,他,要比那些大忠大奸真实,历史,毕竟是由非大奸大忠这一类人构成的。 一个地位显赫的小人物 这是一个三国舞台上的小人物,说他是小人物,不是说他做人滥,也不是说他职务低,而是说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咋的。鉴定是不是历史大人物,不是光看官职的,虽然是平民百姓,做得惊天动地,也是大人物,例如专诸,不过一介小市民,能刺杀一国之君,以后他就成刺客的代言人了。虽然官职高,可是在史上没其什么作用,那也只能是小人物,君不见几千年来高官大僚一大堆,在当时混得人五人六,炙手可热,可一过了那个时代,无非也是荒冢一堆草没了。 这里说的一个人物,叫孙礼,涿郡人。首先,他官职不低,当过魏国大将军曹爽的秘书,还做过好几个地方的太守。 他为人不滥,人品也不烂。有一年,当孙礼还是老百姓的时候,涿州大乱,孙礼在兵荒马乱中把老娘丢了,幸亏同乡马台帮他将老娘找回来了,孙礼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把家产全部变卖,送给马台。估计他在张贴寻人启事的时候,说要重金相谢,如今人寻回来了,孙礼老老实实地兑现。这说明孙礼是个孝子,而且讲信用。汉晋时期讲究以孝治天下,按照这个标准,孙礼是个好公民。在那个时代,只要一个人讲孝顺,人就不会滥到哪里去。后来,马台犯法,而且犯的是死罪,正好碰在孙礼手里。孙礼二话不说,居然把人放了,然后自己去自首。那个时代,讲哥们义气似乎也是可以减罪的,二人居然都减免死罪。不错,孙礼这哥们讲义气。 孝、信和义都有了,忠呢?孙礼还是蛮有正义感的,尤其敢于为民请命。在他担任尚书期间,魏明帝曹睿喜欢搞楼堂馆所的建设,弄到了劳民伤财的地步。孙礼打了好些报告,要老板收手,曹睿也下了个文件:“认真听取老孙的意见,遣散民工回家搞农业生产。”红头文件下达了,工程却还在继续。原来是工程主管人李惠摸准了主子的意思,打了一个这样的报告:“上级的意思坚决执行,但考虑到实际情况,请求延期一个月再遣散民工。”估计要赶着建献礼工程吧。这才叫高明啦,既不违背表面上的原则,又应和上头实际的意思。孙礼是个明白人,他摸熟了官场的这一套文化,于是干脆单刀直入,亲自跑到工程现场,宣讲上面的意思:坚决贯彻中央的意思,工程就地停止,全体工程人员就地解散,“(孙)礼径至作所,称诏罢民。” 除了以上的先进事迹,孙礼还立过战功,一次是提过一个正确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一次是在吴国军队的强攻面前,顶了一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