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揭秘八路军的军工能力:40年兵工厂可以生产步枪(2)

造枪任务完成了,新任务又来了。早在百团大战之初,八路军就受到日军一种名叫掷弹筒的新式武器的威胁。很多官兵经常还没看见敌人 就被掷弹筒炸伤了。1940 年9 月9 日,彭德怀亲自向刘鼎下令:“敌人有掷弹筒,我们也必须有。”

随即,军工部在驻地上赤峪组织一所、三所和柳沟铁厂的技术人员对日军掷弹筒进行解剖、测绘,从原材料、加工条件和面临的困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试制掷弹筒和弹是可能的,但不能照搬,要结合根据地资源条件进行改制

当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筒身与弹体原料,二是加工方法。军工部依靠群众力量和集体智慧,想出了解决办法。掷弹筒筒身需要粗大钢材,就想办法用从敌占区拆毁的铁路道轨来代替。但仍显不足。图中就是早期仿制的掷弹筒 工艺非常粗糙。日本原产的榴弹用的球磨铸铁我们造不出来 ,但当时刘鼎还是带着几个留过洋的同志创造出了闷铁法造出了合格的弹体。膛体的来复线没有专用设备造不出来,就另辟蹊径,将筒身改为滑膛结构,适当加长,保证了射击精度,增加了射击距离。还将日制炮弹改进为带尾翼稳定的炮弹。

做炸药用的火硝,是用土法慢慢熬成。在老百姓碾粮食的石碾上慢慢碾制火药药,常常是碾着碾着忽然就炸了。至今赤峪、赵姑、柏官庄、平头、孔家峧几个村的村民还能回忆起当时帮八路军工厂烧木碳、造硝、收集麻秆和柳根的事。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和危险中

经过4个月的不懈努力,技术人员终于在黄崖洞兵工厂里制造出了我军的第一门掷弹筒。这种掷弹筒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相对日军的掷弹筒改进了许多,口径从50 到100 毫米不等,分远、中、近3 个射程,最远能打到700 米,几乎是日军的1.5 倍。

1941 年4 月,这种掷弹筒在黄崖洞兵工厂和高峪兵工厂投入批量生产,被正式命名为五炮。5 月起,军工部组织生产的五炮和五炮弹成批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装备部队,使我军有了能与日军抗衡的火力,经常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日军震惊之余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

1941 年初,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刘鼎代表军工部向彭德怀提出了一个发展军工生产的建议,即军工部集中力量生产步枪、子弹、五小炮、炮弹和火药,重点供应主力部队;军分区组织制造手榴弹,每个军分区成立一个手榴弹厂,由军工部选派干部和技术骨干;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组织地雷生产,由军工部负责技术指导、培训骨干并供应雷管,在全区普及地雷制造,发动民众开展爆破运动。

彭德怀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2 月6 日,八路军总部召开后勤工作会议,决定各军分区制造地雷、手榴弹,军工部负责技术指导;未经军工部同意,各军分区不得更改手榴弹的式样和质量标准;当月,军工部在黎城县东崖底村和武乡县温庄村分别开办地雷训练班,分期分批培训武委会主任和民兵队长。刘鼎除主持外还亲自到东崖底培训班授课,并专门印发了《地雷制造与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教材发给学员。

1941 年夏秋,遵照朱德、彭德怀发出“关于大量制造地雷的训令”,以这些学员为骨干,在各地层层开办训练班,很快在根据地掀起了“村村碾炸药,户户造地雷”的群众性爆破运动。根据地人民还从当地实际条件出发,大量制造石雷。“一块青石蛋,当中钻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线子在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事,大家赶快装。”那时,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成年人几乎人人都学会了制造地雷的技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地雷战”。

从1939 年6 月到1941 年11 月,经过两年半的发展,军工部在晋冀地区逐步整合为10个生产单位,职工总数达到3300 多人,拥有相当于120 马力的蒸汽动力设备和简易机床124台,初步形成了八路军太行军工基地。黄崖洞兵工厂,保密代号为“八路军总部流动工作团”,后称“工兵营”。1939 年7 月开工建设,12 月开始生产。厂区面积约2 平方公里,工房面积约8000 平方米。共有机器设备40余台,包括1 台荷兰产精密机床,动力设备三节锅炉、10 千瓦直流发电机各1 台、25 马力蒸汽机2 台。职工700 余人,所长程明升,副所长刘贵福、李作锦。主要产品为七九式步枪、八一式步枪、五炮(掷弹筒)、五炮弹(掷榴弹)等近10 种武器。至1941 年11 月,共生产步枪4000 多支,其中八一式步枪3000 余支,五掷弹筒800 门,掷榴弹2 万多发,是军工部所属建厂时间最早、厂区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质量最好、生产种类、数量最多的“第一厂”,也是整个华北敌后规模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 个团,被朱德称为“掌上明珠”

军工部四所:位于河北省武安县梁沟村,又称梁沟兵工厂,保密代号为“晋冀工作队”。鼎盛时期有职工680 余人,生产规模仅次于黄崖洞兵工厂。主要产品初期为七九式步枪,后为八一式步枪,到1942年5 月,共生产约4000 余支。

事实证明 八路军当时的军火生产能力不能小看,42年 黄崖洞兵工厂好像就能自造黄色炸药。连硝化甘油都能自己搞定。当时可是全国独一份。43年晋绥军区就是李云龙那嘎达还自研过导气式自动步枪就是上图那支,虽然 后来没装备 但是这能力实在很吓人。当时的条件可是还没现在的巴基斯坦部族区枪匠村强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