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世界历史 > 世界名人 >

柯棣华在中国:印度大夫柯棣华的轶事


    
    柯棣华,印度人,著名医生,国际主义战士。
    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12月9日凌晨,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的柯棣华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年仅32岁。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柯棣华的轶事
    学习中文
    1910年10月10日,柯棣华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的绍拉普尔村;1938年6月29日,他在孟买申请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1942年12月9日,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河北省唐县葛公村,时年32岁。
    柯棣华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中国人民,至今已有70周年了。
    1938年9月,柯棣华来到中国后,自广州到重庆,从重庆至延安,又转战千里于1940年8月和巴思华一起来到河北省唐县葛公村的晋察冀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百团大战时他率一个医疗队奔赴前线,10月返校。1940年底,晋察冀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努力学习做复杂的手术,从不熟练到熟练,继而精益求精,先后拯救了许多濒于死亡的伤员和老百姓;作为一名战士,他为了学习打游击而练习爬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柯棣华学习中文的故事。他在印度时除本民族语言马拉地语、印地语外,还精通英语和德语。柯棣华来到中国后,为了了解中国革命以及方便与病人沟通,他非常勤奋地学习中文。他到中国待了1年就学会了日常汉语;2年就在晋察冀卫校的欢迎会上用简单的中文致词;3年能用汉语同当地人民随意交谈;4年已可阅读报纸和看一般的中文,并撰写了《外科各论》的讲义。他掌握了中文后,除了能阅读书报、能听懂分析时事和介绍情况外,还能用汉语讲课,和伤病员进行交流。
    他利用一切时间、机会学习中文,碰到什么问什么,在手术间就问医疗器械名称,喝茶时就记住“茶碗”,过年时见到老百姓门上贴的春联也去研究。有一次,他看到春联上有“吉人天相”的词句,就去问身边的同事是什么意思。同事告诉他,这是天帮助好人的迷信思想,不料他后来在和同志们开玩笑的时候,竟能很恰当地作为讽刺意味的双关语。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到晋察冀卫校曾指导过身边一名15岁的警卫员王东平学文化。在柯棣华的悉心帮助下,王东平由大字不识,直到能写常用的话语。
    自我要求
    柯棣华以八路军一个普通战士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革命,从不要求半点特殊。组织上分配给他的马,行军途中,他不是让身体不好的同志骑,就是驮东西;分配给他稍大一点的房子,他总是腾出来收伤病员,自己往小屋里搬。他经常穿带补丁的衣服,而把发下的新衣新鞋省下来,给同志们穿。他把克服困难当作锻炼自己、改造思想的好机会。他常说:“我来是为了革命,不是为了享受。”在艰苦中,他总是乐观、愉快地说:“我在此间虽然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但我觉得我充满了活力和愉快。我热爱着中国,热爱着正以无穷的威力摧毁法西斯暴行的英勇抗战的军民!”
    在极其艰苦、紧张的战争条件下,柯棣华大夫不放过可以利用的每一刻钟,勤奋学习,追求革命真理。他经常请老同志给他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红军的光荣传统。一九四二年七月,由于他的积极要求,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