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郭陆顺:马本斋回民支队的优秀政委(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0:11:57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他是一个少年天才,也是一个少年英雄。他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皆是抗清志士,最终都选择投水自沉、捐躯尽忠,生父尊师成为年少的他的忠烈楷模。他十五岁便随父从军,立志报国;十七岁被捕下狱,对贰臣洪承畴嬉笑怒骂,拒不投降,《狱中上母书》更显其忠孝双全。十七岁的人生虽然短暂,但足以让夏完淳留名青史。 ■ 童年逢乱世 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在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三次赴京赶考之后,有一对朋友终于双双名列三甲,中了进士,这对朋友就是夏允彝和陈子龙,一个是夏完淳的父亲,一个是夏完淳的老师。 由于两个人都在第三甲,只能出外就任,所以夏允彝就在第二年正月进京谒选,等待朝廷给自己派差。这次赴京,夏允彝带上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夏完淳。 这一年夏完淳刚八岁,不过他的“神童”之名却早已誉满乡里了。夏完淳幼时天赋极高,“生而早慧、天资英敏”,“四岁能属文,诵群书数十万言”,“谈文诵赋,布武循礼如成人”。就在崇祯八年(1635年)他五岁的时候,当时的一位耆宿眉公先生陈继儒来看望其父亲夏允彝,由于眉公先生对夏完淳的聪慧早有耳闻,这次见面便想考他一考。他把夏完淳叫到跟前来问了些《论语》中的内容,没想到这位五岁孩童却毫不怯场,伶牙俐齿。就这样,一老一幼一问一答,这位耆宿丝毫也没能难倒眼前的幼童,事后眉公先生赞叹不已,抚摸着夏完淳的头顶作了《童子赞》四首,诗中甚至称他为“童神”、“童圣”。一个五岁的童子能在一个宿儒面前滔滔不绝,讲起精深的儒家道理,这样的情形在我们今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了。 到了他八岁上京这一年,他已经可以赋诗作文了。其后来的老师周茂源就曾写诗回忆他:“吾里神童夏氏儿,七岁赋诗称绝奇”,可见七岁时夏完淳做诗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在北京,夏完淳见到了当时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的钱谦益。这个时候的钱谦益已经五十三岁,满腹经纶,名重海内。但夏完淳面对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却镇定自若,举手投足之间都透出不俗的气质。初次见面自然也要考他一考,但不论钱氏点出哪篇文章,夏完淳都能背诵如流,面对钱的问题他也能应对自如。钱谦益大为惊叹,遂挥笔作《端哥》诗一首相赠:“端郎(注:夏完淳乳名为端哥)信不同,非我欲求蒙。背诵随人诘,身书等厥躬。……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不见轩辕后,天师称小童。” 这次随父上京,给夏完淳留下的不仅仅是荣耀与赞誉,更有一种难以忘却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对于一个八岁的孩童来说,有时近乎残酷。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温暖的书房,走出祖母、母亲的庇护,面对这个真实而又残酷的社会。当他们路过山东、河北的时候,正逢山东蝗灾、河北大旱,许多饥民被迫流离失所,甚至卖儿鬻女,一幕幕景象惨不忍睹。更让夏完淳震撼的还是那些在路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他们衣衫褴褛,倒在地上,有的头上还插着草标,呆滞地望着行人,期望着被人买走。这个年仅八岁的孩子不禁心生怜悯,他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从此以后,夏完淳便开始关注社会民生、国家大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