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由于战线不固定,民工逃亡失散,作战部队与后方机关工厂,常常还需要大批临时民工。军差命令急如星火,地方政府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军差,行署、专署、县政府等,常常控制几干几万民工集中待命;区、村政府则采取控制民力办法,禁止农民、大车、牲口远离家乡,以便随时征用;有些地区,更提出“村不离村、区不离区”的口号。如此劳动力便冻结起来,农村间商运停滞,生产减低,很多群众逃避支差,甚至把大车破坏,牲口杀掉,民众对我们极感不满。此种状态,我们在九月间(一九四七年)才发觉,即下令禁止,实行劳动力解冻,民间商运与群众情绪才逐渐恢复,但社会经济已遭受莫大的损失。劳民伤财,妨碍生产,莫此为甚!至今思之,犹为痛心。
三、上述办法不仅劳民伤财,而野战部队运输问题,也仍然未能很好解决。特别是外线出击部队,实感困难。这主要是部队没有自己的辎重兵编制所致。部队既有近代装备,又担负近代战争,就必须有近代化的组织。因此我们于去年夏秋间,就决定部队组织自己的担架兵与运输兵,每连成立担架班,三付担架(用竹竿及布制成)九个人;团部成立担架排,二十至三十付担架;师成立担架连,一百付担架;纵队成立担架营,二百付担架。另外团、师、纵三级各成立运输队,配备必要之汽车、马车、驮骡,肩挑等。如此每个纵队需要担架兵二千四百名至二千七百名,运输兵六七百名,合计三千至三千四百名,便可担负第一线至总转运站(约离火线六十里至一百里)之粮弹运输,总转运站至后方则由地方临时民工接运。此种编制现在东兵团各团及西兵团〔1〕部分部队已经编成,但师、纵二级以及部分团队尚未组织,这主要由于干部思想未打通,只怕部队战斗兵少,减少战斗力,因而不愿意把新兵拿来充当辎重兵。而不想今天我们的部队没有辎重兵编制或辎重业务不健全,同样是要减低战斗力的。我们考查第七纵队担架队(每团有七十副)运输兵之所以组成,其来源:一部分从新兵中来,一部分从老兵中抽,而半数则由俘虏补充。
因此,我们建议军委严令各部队建立此种辎重兵编制,不再依赖民工来作为第一、二线运输之用。此种辎重兵来源不要等待民工,应从新兵、俘虏及老兵中逐渐编成,如能在解放区动员二年为期的辎重兵则更好。但无论如何,必须完成辎重兵编制,二年来的痛苦教训太多了。此次粟兵团〔2〕出发,民工大批逃亡,他们已感到自己不组织辎重兵对战争妨碍太大,因为只靠民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四、关于从前方总转运站将伤员转移到后方医院,及从后方送粮弹、被服、军用品到前方,以及后方机关、医院、工厂之粮草、原料、制成品的运输,凡是有固定收发地点之物资、械弹转运,一概采取按量计工的包运制。按照各种不同物资,不同地区,规定运输费(如运粮每百斤,走一百里者给粮十八斤,运棉花者给粮二十四斤,运军鞋给粮二十斤等)。一般比工运略低,比供给略高,由群众个别包运或集体包运,后方机关、部队之指战员、勤什人员愿意包运者,也同样给资。做军鞋不再采取发动妇女慰劳及派军鞋办法,而改用按件计工之定购制度。一般多在城市与集镇中设小型工厂(只几个人便够),由我们规定样式、厚薄、针线密度及工资多少,交贫民妇女定制,我们只收货发钱。有些则由我们出布铺好鞋面鞋底,交妇女纳底抽线,分别按件给资。此种办法在华中之两淮、盐城、新安镇,山东之诸城、日照、惠民等城市,成千成万妇女靠此谋生,他们每日所得好于纺纱织布,而公家所费并不多。因为过去慰劳鞋、派军鞋质量太坏,穿不上几天就坏。现在定购鞋则经久耐用。定购军鞋制之实施,山东、华中群众不但不感到支差之苦,反而增加她们谋生之道。过去对我们供给兵站、军工部门害怕仇视,今反而到处欢迎,因为这些部门可以帮他们增加活路,他们的运输效能也空前提高。过去供给制支差,每辆大车只运六百斤者,现能运一千四百斤至一千七百斤。过去一天只走四五十里者,今能走八九十里至百里。生产情绪也日益提高。过去出公粮、公草、田赋之外还要支差,并要出村经费、做鞋慰劳等,真是苛杂不堪重负。现在群众只出公粮、公草、田赋,其余村经费慰劳、派军鞋一概停止。支前不仅不是负担,反增加活路,因此到处修理大车,增加牲口。最近渤海分区六个县的统计,今年春季三个月就进了六千头,其余可想而知。过去群众对我不满心理,已一扫而空。当然这是整个整党、土改的结果,但包运制之实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最近东兵团、泰安局更决定伤员转移,也采包运制,即从总转运站转送后方医院之伤员,每一伤员走一百里,给粮数十斤。过去八个人抬者,今后必可减少至四个人至三个人抬。因为少人抬则多分粮,群众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增加生产力,这是可以预料的。因此我们建议军委将此包运制与军鞋定购制普遍施行于各解放区,这个制度既不劳民,也不伤财,又可解决战争需要,又可增加生产力,再不要沿用过去既劳民又伤财的派工供给制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