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历史剧 >

电影《花木兰》豆瓣评分怎么样?没文化,没场面,更没演技


    9月4日,电影《花木兰》上映。上映之初,有造势的声音大赞这部电影质量很好,并且获得了多少媒体的好评等等。不过,电影上映一天之后,越来越多真实的中国影迷已经观看,开始对这部由刘亦菲等人主演的电影给出最为真实的评价。截至目前,9月5日晚间,这部电影在豆瓣只剩下5.9分的观众评分。而这一分值,依旧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截至目前,豆瓣专区当中,给出《花木兰》五星好评的观众占据10.0%。而这批账号,大多在吹捧主演的演技,粉丝倾向过分明确。而四星好评占据21.8%。三星的中性评价,则占据了34.6%。两星评价的占比,大于四星评价,占比是22.1%。对于这部《花木兰》只给出一星评价的,占比达到了11.5%,大于五星好评的占比。
    这个占比数据已经非常明显,目前参与豆瓣打分的19484名影迷当中,认为《花木兰》是烂片的观众,已经远远大于了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的观众占比。老编认为,目前《花木兰》只剩下5.9分的观众打分,依旧存在下降的空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原因,《花木兰》对于中国影迷而言,实在是谈不上文化内容,更像是好莱坞对于中国文化的一次胡编乱造。刘亦菲等人主演的这部《花木兰》在所有的桥段当中,都能够呈现出一种虚假的中国文化的状态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全盘错误。对于中国影迷而言,这部电影可以在每一个桥段上“膈应”观众。
    

    其中,已经被影迷吐槽无数的,便是刘亦菲的家乡布局,不仅不符合历史原貌,而且更像是好莱坞编剧对于东方建筑的一次类欧洲古堡的假想罢了。与此同时,花木兰宝剑上雕刻的几个字,看似要实现人物精神的传承,但实际上都是花拳绣腿,中国武人精神,断然不是宝剑刻字那么简单粗暴的。甚至于,这部《花木兰》连中国当时的兵制都没有搞明白。
    好莱坞电影素来没有文化,这已经成为好莱坞编剧创作的常态。这部《花木兰》当中,没有文化的内容太多,影迷吐槽的话,可能要连篇累牍才行了。若是把这部电影当中文化改错题的话,真的可以把每一个桥段都更正一下才行。乃至于作战之前,士兵们坐在一起,怀念母亲等等,面对将领,直接“噎死色”(好的,长官)等等,都是典型的好莱坞流水线叙事,没有一丁点的匠人精神在。
    这部《花木兰》当中,最没有文化的地方,就是把中原和游牧民族的大战,假想成了欧洲古代的那种作战模式。这里边要说的东西太多。美国教授费正清先生曾主持编纂过一部著作,名为《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这书英文版很容易读。《花木兰》的编剧们,但凡读一点书,都不至于把这部电影当中的作战搞成这么“没文化”。这部电影没文化的地方太多,不一一赘述了。
    第二点原因,整部《花木兰》缺少基本的场面戏份。大家看好莱坞,到底看什么?其实越来越多的影迷已经发现,好莱坞的电影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内涵。因此,大家看好莱坞,也就是看看他们的特效罢了。反观这部《花木兰》,其实连基本的特效场面都谈不上。姑且不要比张艺谋导演的《长城》,就是和赵薇版本的《花木兰》相比,也差着不少的场面戏份呢。
    刘亦菲版本的《花木兰》,真正够得上场面戏份的,只有一个柔然骑兵和刘亦菲这边的军团对决的戏。但是,在这场戏当中,好莱坞的拍摄依旧是偷工减料的,没有更为的场面展示,只是用了几个常态化的细节呈现。这些局部细节就试图构建整个的战场局面,实在是说明着这部电影的粗制滥造。
    乃至于到了故事总攻阶段,更是没有了任何大场面戏份。就剩下刘亦菲回都城救皇帝了。这个剧情设计,倒是很像老谋子《长城》里边的回都城救皇帝。不知道好莱坞的编剧们哪来的错误理念,觉得游牧兵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来到了都城,并且把皇帝骗出来了。骗出来也就罢了,竟然是单挑,故事总攻阶段,是刘亦菲把柔然首领给送回老家了。咔咔几下,故事总攻结束了。这是多瞧不起影迷对于特效场面的审美能力呢?
    

    第三点原因,刘亦菲缺少演技,巩俐老师也不能令人满意。刘亦菲全程冷面,就是一个表情演到底。巩俐老师的角色,在电影当中,甚至于是可有可无的,无比有好。这个角色本身就没有丰富饱满的内心戏码,所以巩俐老师也无从表演,更像是一个工具人状态。而花木兰角色,在影片当中,一直处于一种内心戏的浅尝辄止当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要怪刘亦菲不为人物提供更为丰富的演技层次,是这种剧本人物,根本配不上演技。
    第四点原因,这部《花木兰》没有一个有效的情感内容。影片开局,看似讲女性崛起、独立价值等等。等到了影片的中间部分,则换成了将要说实话,要求真,求真才能让花木兰突然战斗力爆棚等等。影片的最后,又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内核。没有一个贯穿全片的情感内核,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之一。
    第五点原因,《花木兰》叙事拖沓絮叨,过分催眠。没文化、没场面,自然缺少中国影迷的代入感,更无法通过特效来提振影迷的情绪。该片前一个小时,都是絮絮叨叨的内容,后边,也没出现什么让影迷振奋的桥段。这种催眠,太白开水了。
    

    对于这部《花木兰》而言,若是放在国内电影市场当中,应该可以拿到明年的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的电影、最令人失望的编剧和最令人失望的女主角。更为奇葩的,是这部《花木兰》,其实是没有男主角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