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在黄埔军校5个多月。不过,黄埔军校的学制其实只有7个月,“肄业生”赵尚志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学业。在此后东北抗日战场的白山黑水间,赵尚志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当然,更多的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日伪的残酷统治和不断围剿中,只有不断战斗才能生存下去。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撤出东北。仅数月间,东三省绝大部分领土落入敌手,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9月20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号召人民起来参加工农苏维埃运动,“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海陆空军”。根据中央指示,中共满洲省委决定积极创建抗日游击队并开展游击战争。 赵尚志是第一批投身到这场战争中的共产党人。
巴彦抗日游击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即树起了抗日大旗。这支队伍转战哈尔滨周边地区,曾攻下巴彦县城,奇袭日伪运输线,甚至一度打到哈尔滨。可对阵装备精良的凶残日军,终究势单力薄,坚持战斗两年后,巴彦抗日游击队被打散。 巴彦游击队的失败被归罪于赵尚志,他第一次被开除了党籍。 “我还是要革命的” 赵尚志被满洲省委开除党籍,直接原因是巴彦游击队的损失,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他在工作中对中央指示的批评和抵制。
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研究会会长雷凤祥说,1931年以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时,设在上海的临时中央曾召开了一次“北方会议”,给东北的抗日斗争发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指示。比如“建立苏区,不许敌人跨入一步”,对各种义勇军组织采取关门政策等等。而赵尚志坚持的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联合各种抗日力量的统一战线,则被当时占据主导的左倾思想视为“机会主义”、“逃跑主义”。
开除党籍的决定,让赵尚志的情绪遭受打击,一度很沉闷。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曾写下这样一首诗:“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术,被屏逐于千里之外。”语句中尽显苦闷心境。
不过,赵尚志没有放弃抗日斗争的信念。此后不久,他拒绝了地下党组织安排的哈尔滨市总工会主席之职,主动要求前往哈东地区(哈尔滨以东宾县、珠河、阿城等地)从事抗日活动。他还要回到最熟悉的战场上去。
临行前,赵尚志到巴彦游击队战友夏尚志住处道别。两个“尚志”一起吃了一顿告别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部门整理赵尚志事迹寻访到夏尚志时,老人仍对50年前与赵尚志的最后一别保留着清晰的记忆:
那时候,赵尚志被开除了党籍,一只眼睛瞎了,还要去哈东打游击。他这一去,是孤身一人,手无寸铁,身无分文,可还是很乐观。吃饭时还笑呵呵地说:“我就一个愿望,将来胜利了,能在‘狗不理’吃顿包子。”临行前,他忽然郑重起来,说:“我走了,我还是要革命的。” 手无寸铁的赵尚志拿什么去干革命呢?“在当时的东北,找到不属于日伪的武装还真不是难事。”雷凤祥说。
“九一八事变”后,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燃起了民族自卫的抗日烽火,各地义勇军、游击队、红枪会、大刀会、山林队等抗日武装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由于没有坚强的领导,数目众多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遭到日本关东军残酷的镇压,或被消灭,或被打散。
领导东北抗日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头。从1932年起,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到1933年底,中共直接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已发展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来到哈东的赵尚志找到了一支名叫“朝阳队”的抗日义勇军。其领导人孙朝阳本是东北军马占山部下属,与日军战斗失利后被迫占山落草。 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赵尚志起初只能在“朝阳队”当马夫,但很快在战斗中崭露头角,深受孙朝阳器重,还当上了参谋长。
赵尚志本想把“朝阳队”发展成由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但孙朝阳的投敌倾向却越来越明显。赵尚志只能带着6个人脱离了“朝阳队”。
就是从这7个人起家,赵尚志很快发展出了一支数千人的抗日队伍,也就是后来的抗联第三军。此后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少有败绩,打得日军慨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暗箭
赵尚志领导的抗联究竟有多少人?按照《东北抗联斗争史略》记载,抗联第三军最盛时人数有6000人,但这个数据很难说是准确的。
雷凤祥告诉记者,在赵尚志部队活动最为集中的黑龙江省尚志市(原名珠河县),有档案记载的抗联烈士就有18000多人。而赵尚志当时的活动范围覆盖了40多个县。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赵尚志统领的部队也不止6000人。 不过,军史之所以采信6000人的数字,一般指进入东北抗联编制的部队。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在救国军、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即便是在编的抗日联军,成分也相当复杂,而赵尚志动员和收编的武装,要远远超过6000人。
那时候,仅在赵尚志游击队活动的珠河一带,就有许多义勇军、山林队,如“九江”、“容易”、“跨海”、“双盛”等大小三四十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