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了33位军事家。从不同历史时期中,只选出33位,足见这是一个郑重讨论的结果。其中除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五位无军衔者外,有十位元帅、十位大将,再加上八位1949年以前牺牲者: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33位军事家中,出身黄埔者占8席。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抗战以后,四方面军将领即远离指挥第一线。更令人叹惜的是,牺牲者中的许继慎、曾中生、段德昌竟都死在肃反中。苏区肃反时,黄埔毕业生惨遭杀害者不在少数。悲夫!痛哉! 本文摘自:《新华航空·云端》2011年第3期,作者:西江月,原题:《解构黄埔神话》 神话四:黄埔是国共主角
解构:在国共两党的“对决”中,无疑黄埔毕业生是失败者,这种总体性的失败,并不因为敌方阵营中少数同学作为胜利者而被冲淡。 “八路”身上有多少黄埔血统? “野鸡大学”打败黄埔
回顾抗战,就有必要着重提及分手后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他们是抗敌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也是关心黄埔神话的读者们最熟悉的一支武装力量。那么,“八路”们身上究竟有多少黄埔血统呢?
在“八路”将帅中,黄埔生只占到十分之一。绝大多数八路军与新四军将领是没有受到过系统军事教育者。这些在出身一栏被填作“无”的将军们,其实也都先后接受过军事教育,这就是著名的“红军大学”与“抗日军政大学”。细读中国现代史就可以知道,正是这两所连“野鸡大学”都称不上的随营军校,培养出了打赢夺取中国命运的最后决战的将军们。 其实,黄埔军校(指前几期)中的共产党人并不少,但因为几个原因,大浪淘过之后,余金不多。
一是清党、分党之后,国民党方面先动手,导致一批黄埔共产党员被捕杀;一是因为过激的农民运动刺激了部分军校毕业生的神经,改变了政治立场。虽然如徐帅所说,考入黄埔并不难,但不识字的长工之子毕竟还是无法入校读书。因而黄埔学生的家庭出身以地主、富农为多。革命革到自己头上,终究难以接受。八路军358旅旅长卢冬生与786旅旅长陈赓之间就可以突出地表现这个道理。卢冬生本是“少爷”陈赓家的长工之子,“少爷”赴广东读书,卢冬生也随行陪公子读书,但毕竟进不入校门。不过,卢冬生从此却跟着“少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抗战军兴,两人居然同任旅长,岂不令人啧啧称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