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当事人忆苏联军事技术援助:一斤资料一斤黄金(3)

王之任(火箭发动机专家):援助给我们的是好老的一个型号,就觉得它很落后,当时援助我们的那个发动机,咱们的编号叫1059,这个项目叫1059,这个发动机比希特勒打伦敦的V1那个发动机,稍微改进了一点儿,这是苏联得到资料以后稍微改进了一点。但是在他们那儿是很落后的,他那已经是第五个型号。
     于龙淮(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翻译):因为它是液氧酒精发功,它这个效能很低的,也是初期的液体发动机,它说你们能制剂吗,恐怕不能制,到我们苏联买,他就很傲慢啊,你们要自己做,又要做液氧又要做导弹,你们能做得了吗,不行到我们苏联来买。什么都要用他的,他就宣传这个。
    那个时候,咱们的意思是说你尽量得要用中国的才行对不对啊,你得国产化啊,矛盾在工作过程当中啊矛盾很大。
     解说:1959年赫鲁晓夫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访问了北京,此时两国至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已无法掩饰,在国庆招待会上,赫鲁晓夫又和前不久在联合国大会上一样,影射攻击中国是所谓“好斗的公鸡”。
    第二年,正当导弹的仿制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中苏之间的大论战公开爆发了。
    视频文字:1960年,苏联撤走在国防部五院工作的全部专家,苏联援助项目全部停工。
     刘杰:开始是在苏联专家撤走以后,这个问题才正式地提到党的中央,军委,成为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开始以为苏联专家那个时候还是作为牢不可破的嘛,人家是真心帮助嘛,但是我们不知道人家他那个秘密不给你呀。
     解说:聂荣臻引用一句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名言,逼上梁山,与这位老帅一同被逼得没有退路的,还有那些不久前刚跟步入这一领域的中国自己的专家们。
     谢光选:他们哪个岗位的我们都顶上他,用我们自己中国的专家,处理了很多积累下来的,因为我们材料有不合格的,你不能买的材料都合格啊,装备工艺也有超差的,原来多少个公差,现在算的没那么多,超差代料都是中国人处理的,图纸设计问题,生产问题都是我们处理的。
     解说:1960年9月10日,就在最后一批苏联专家撤走的第17天,经过拆装练兵的P-2型导弹,开始注入曾因苏联专家断言将引爆导弹,而被当称肥料倒掉的国产推进剂。当时的技术负责人任新民、粱守磐为证明国产燃料是完全合格的,提出来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性命担保。
     与此同时,按照苏联图纸仿制出来的导弹也快进入最后测试阶段,人们把新中国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型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10月17日,仿制出来的火箭发动机进行了90秒试车,被鼓舞起来的人们一鼓作气,很快便将第一枚国产导弹组装完毕,装上了开往西北靶场的列车。
     谢光选:8月初,(苏联)把所有的专家撤退完毕,从8月到11月5号,就这两个多月吧,70天,这在历史上哪个国家不敢这么干啊,哎,70天,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就说行啦。
    解说:11月5日的凌晨,在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的戈壁滩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进入发射程序。
     视频声音:国产仿制1059号地地导弹,试验发射成功了,这是党的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聂元帅和其他首长们弟弟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发射场,让我们向军委首长报喜,向全国人民报喜,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
    视频声音:谢谢同志们,今天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发射了我们自己生产的导弹。
    解说:12月6日和16日,试验队又成功发射了另外两枚1059弹,三发三中。
     陈晓楠:历经磨难的中国科研人员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与其说这一步是生产发射出去了导弹,还不如说是树立了对“自力更生”的自信,现在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嘛,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有多高,路就有多远,坚信“我能行”的中国人在那个时候,也找到了适合施展的舞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