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四野日本籍解放军:脖子挂同胞遗骨打过长(2)

元木和男:侵华战争结束后,她们跟着日本军队一起,想逃回日本,从锦州一直跑到了朝鲜边境,跑到丹东的时候,日本军队丢下了大概十几万老百姓,她们就没法回国了,她们当时只有十五六岁,没有办法就加入了八路军,做救护工作。
     解说:元木和男说,八路军部队后撤到长白山的时候,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最艰难的时候,由于物资匮乏,营养不良,再加上繁重的工作,这7位日籍护士染病身亡。
     元木和男:她们牺牲时候因为比较艰苦,我们草草的挖了个坑把她们埋了,1986年我回到通化,《通化日报》的记者协助我,看能不能找到她们的墓。在通化郊外一个东北联军墓群里,我们发现了她们的墓碑,后来我们把这个墓迁到通化附近,树了一个碑,把她们当成烈士来祭奠。
    解说:解放战争中,牺牲在前线的日本人还有很多。
     元木和男:还有一个小姑娘,她是从日本新泻县过来的,当时只有16岁,生病以后,在临死之际非常痛苦,因为她得的是肺结核,我们虽然尽力治疗了,但仍然无法挽救,她躺在床上写下遗书,写的是我这样死了,真是太遗憾了,姐姐,真希望你有一天能看到我这封遗属,妈妈,我对不起你,就是这么一封遗属。
     解说:在元木和男的脑海中,这个小姑娘的身影多少年都挥之不去,后来他辗转打听到,当年有位朋友把女孩的一只胳膊带回了祖国。
     元木和男:因为当时打仗,来不及火化她的遗体,但日本人有个习惯是把遗骨带回祖国,所以在处理遗体的时候,她的朋友就把她一个胳膊切下来,烧焦以后挂在脖子上,就带着这个骨头好多年,一直南下战斗,中国同志问这是什么东西,她告诉他说这是我朋友的骨头,我要把它带回日本,带给她的家属。
     解说:2010年8月2日,日本籍老战士代表团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他们中很多人当年都曾亲身经历了这场战役。冲森日登志,81岁,小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就被派往中国战场,日本投降后在中国东北四处流浪,为了有口饭吃加入了八路军,那年他只有15岁。
     冲森日登志(日籍老战士,81岁):一个星期一次左右吧,改善生活,给我们发什么面,发点儿大白菜、猪肉,让我们包饺子,我们小孩哪知道这个包饺子,我们只能做点疙瘩汤吃,人家笑我们,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们搞这个疙瘩汤吃,他们来剁菜、剁肉,让我们学习包饺子。
    解说:冲森日登志说,八路军有着严明的纪律,就算是外籍战士也不能违反规定。
     冲森日登志:首先到老百姓家休息,我们就睡在马厩里头,或者是这个什么,我们很对不起,借用老百姓的门板,或者是凳子拿下来,当做我们的铺来用,连这个锅也不能借的,只好就是这样的时候,吃自己带的干粮。
    解说:当时解放军伤员担架队也有很多日本人,18岁的冲森日登志是部队中的一名担架手。
     冲森日登志:一次在马子沟的战斗,冬天零下40度,战士牺牲了,扔手榴弹的这个姿势牺牲的,牺牲以后要把他们埋葬,或者是往后运送,给他好好穿件衣服,但是这个手势,不能给他穿衣服,那怎么办呢,那也得硬把他的手拉断,也得让他好好休息。
     元木和男:担架队是在最前线,双方战斗很激烈,很多战士负伤了,我们要把伤病员抬下来,但是子弹扫射得很猛烈,我们无法接近伤员,但还是勇敢地冲上去,我们用绳子拴住伤员,用绳子绑住伤员的脚,在炮火很猛烈的时候,国民党打枪的时候我们不敢动,不打的时候,我们就一点一点从前线把伤员拽过来,然后送到后方医院,就这样多次在战场上往返,国民党打枪,我们的战士就还击,他们保护我们撤回来。
     冲森日登志:天津,我们的战士总共死了428位,死了428位,一月份,天津的土都是冻土,用镐和锹也破不开,那也得硬破,都是把战士埋葬在那里,现在有的那个38军纪念碑,那个周围都是我们担架队、卫生队和剩下的战友们,破开土,把牺牲战士埋下去的,所以那个烈士的纪念碑上写着,英勇的烈士,把鲜血洒在海河上,有这么一句话。
     解说: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场,也是他们所经历的最激烈最残酷的战斗,当年,仅一个医疗所三天三夜就抢救了两千多名伤员,许多日本籍医生、护士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元木光子:伤员一个接一个的,开刀做手术都做不过来,从早上做到晚上,晚上也不能睡觉,切手、切胳膊、切腿都做不过来,一天到晚都是手术,累得脑袋昏昏沉沉的,伤员处理好之后送到后方。
     冲森日登志:有很多其他的日本人,把自己的血抽出来给伤病员输血,这种现象是平常发生的事情,所以就是我们就是两国的战友,血肉相连的战士。
     解说:在战场上,最可怕的疾病就是伤口感染而引发的破伤风,冲森日登志至今还记得,当年由于血清匮乏,很多伤员都死于破伤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