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日本未深刻反省二战罪行原因:天皇诏书没提战(2)

如果对上述天皇的诏书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诏书只说到“世界大势于我不利”,而同盟国一方又使用了“残虐之炸弹”,为了“亿兆之赤子”而不得不宣布接受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宣言,而没有任何一处涉及承认日本战败的事实;其次,诏书强调宣战并非自己的本意,而是为了日本的“自存”和东亚的“安宁”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仍然是站在“解放东亚”的立场上,只不过是对当前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而感到遗憾;第三,诏书中所指的战争是自1941年开始的“已阅四载”的与英美的战争,而对侵略中国的战争则不置一词,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综合上述三点,可见同以往天皇的诏书一样,在这里特别突出的仍是所谓日本的“国体”,仍然坚持的是皇国史观。如果对诏书的意图解释得更清晰一些,那就是:虽然日本现在遇到了暂时的波折,但只要护持日本国体,虽任重道远但日本不能灭亡,仍有希望。
     日本的各大报都在8月14日的午夜接到了宣布战争终结的天皇的诏书,第二天醒目地刊登在报纸上。《每日新闻》的大标题是:“圣断大东亚战争终结;颁布收拾时局诏书”,而在“维护国体”的大标题下写道:“在聆听大诏终结战争之际,吾辈草民应发挥国体之精华,建设新日本。”《读卖新闻》的前身《读卖报知》则以“为万世开太平”为题,全文刊登天皇诏书,同时发表社论称:“正如大东亚战争的宣战诏书所申明的,我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自卫自存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东亚的解放和十亿民众的福祉。”这些报道和社论没有一处提到“投降”、“无条件”,甚至也看不到任何一处对导致战败的军队与政府的批判。《朝日新闻》虽然承认“日本国民今后面对的和平不是对等的,是单方面的战败”,但是对军队和政府的责任也未置一词。这些报纸的腔调之所以相当一致,是因为就在前一天,负责新闻管制的情报局刚刚向媒体下达了“大东亚战争终结交涉之际的舆论指导方针”。
     8月16日,情报局针对天皇诏书公布后的形势,再次发布指示,要求各媒体“可以刊登敌方的正式声明,但是将其中谈到战争责任者的追究,军部的责任以及影响国内局势的内容一律删除”,“可以使用‘日本投降’的概念,但是不得说‘无条件’”。
     其实,到1945年的8月,对于任何一个稍微了解国际形势的人来说,日本战败是不可否认也不可逆转的事实。而天皇发布这样一份并不承认战败的《终战诏书》,固然“终结”了战争,但导致了日本社会思想的混乱,则是不争的事实。
     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曾指出:《终战诏书》是针对美国、英国、中国与苏联四大国提出的《波兹坦宣言》的回答,理所当然地应当涉及与中国之间的战争。但是诏书中“只将‘宣战于美英二国’视为问题”,“排除了中国和苏联,显然说明其意图是要把战争限定在1941年之后”。也有的学者明确地指出:天皇的《终战诏书》“其最根本之处就是回避天皇的战争责任和‘护持国体’”。因为在所谓的《终战诏书》中,只提及日本与美英两国的战争,而且其内容中根本“不存在战败认识”,至于“关于对中国所进行的侵略,一概不予理会”。所以所谓的《终战诏书》,不过是一个“继续天皇制的宣言”
     经历过那一时代的日本人,至今也难以忘记当时聆听“天皇玉音”后感到的震惊。尽管天皇是用文言的形式咬文嚼字地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决定,但全日本的人们则是首先从自身的战争体验的角度予以理解,因此引起了巨大的思想混乱。
    生活在甲府的一位老年妇女,当时还是中学生,在她的日记中这样记载着:
    8月15日
    霹雳!!
    这是怎么一回事。
    8月17日
    霹雳
    这样的日子,对日本人来说真是难过啊。在听到15日的大诏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在为胜利而奋斗着。真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这样的情绪丝毫不奇怪,例如大阪府的调查报告说:“民众中的七成是期待着天皇在讲话中表示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的,没想到竟然宣布结束战争,实现和平。许多人立即感到失魂落魄,悲愤不已”。神奈川县的调查说:“一般的县民都以为要宣誓抗战的,所以听了天皇发表的玉音,一时呆在那里,许久说不出话来”。而鸟取县的警察更发现:“人们表面上是聆听了玉音,但心中无非是在想:‘现在结束战争为时尚早’,‘无视国民的意志’,一些人表示了批判的意见,而有人甚至散布对天皇和皇室大不敬的流言”。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日本民众被军国主义思想愚弄到何等地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