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缅甸居民:中国远征军尸骨被挖出时仍手握刺刀(3)

2005年,Raymond Kappila重返密支那,但他未被允许进入当年作战的密支那机场。无奈之下,Raymond Kappila拿出随身携带的旧军号,站在铁丝网外最后一次吹响熄灯号。他所在的连队,当年有36个兄弟战死在这里。
    被永远铭记的日本军人
     密支那战役,连同发生在滇西的松山战役、腾冲战役,并称为二战期间日本在亚洲战场的三次“玉碎战”。即使日军当时的战报,也称密支那战役“全员英勇玉碎”。
    其实在密支那战役中,有大约800名日军逃走。
    在云南腾冲被俘的日本老兵吉野孝公回忆录中有一个故事:
     日本投降后,日军俘虏在被送到汉口途中,一名年轻的俘虏赶上来问:“听说你们是缅甸的部队,我的父亲是水上少将,谁知道他的情况?”队伍中有人回答:“令尊阁下已经在密支那战死了!”这位年轻人表情木然,尔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根据《瞭望东方周刊》从日本获得的资料,这名年轻的战俘叫水上澄,被遣送回日本后,多次前往密支那,并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伊落瓦底江为父亲立了一块“镇魂碑”。他的父亲水上源藏是日军在密支那的最高指挥官,最后被逼至江边的一棵大树下拔枪自杀。
     在许多日本幸存老兵的眼中,水上少将让人“尊敬”。资料显示,在密支那战斗的最后关头,日本33军司令部向密支那守军发来电报:水上少将死守密支那。当时在起草电报时,有人就质疑,应该是“水上部队死守密支那”,但时任33军高级参谋的政信坚持要这样发。政信后来回忆说,他这样发是有原因的,在诺门坎(内蒙)战役中,就是因为不准士兵撤退,后来回来的士兵都上了军事法庭,他之所以发这个含糊的电报,就是在最后时刻,以牺牲水上少将而换取更多的士兵活下来。
    水上源藏显然是看懂了这份电报,在最后时刻,他命令残部突围,而他本人,则以自杀来执行了“死守”的命令。
     板口睦就是密支那战役中的幸存日本老兵,晚年时他重返这里,在水上源藏自杀不远的地方,捐建了一个卧佛寺,随同卧佛寺竣工的还有大门东侧的“招魂之碑”,碑文上说,在密支那,3400名士兵像樱花凋落那样英勇地战死了,水上源藏少将自杀,他的名字将永远活在历史之中,“战争虽然失败了,我们将永远铭记日本军人为国家所作出的牺牲??”
     云南恒益集团公司驻缅甸工作人员苏祖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每次去密支那出差,都要去看一下令人深省的“招魂之碑”,细心的苏祖葵发现,碑体上使用的雨花石总数正好3400块,与碑文中提到的日军在密支那阵亡人数相同。
    下雨的时候,还能听到打仗的声音
    在密支那的一个十字路口,还有一个日本人修建的慰灵塔,塔顶上的钟表是来自日本的西铁城。
     居住在十字路口东南角的华侨陈国胜说,大约20年前,有几个日本和尚找到他的母亲,说是准备在路口修建一个塔,但他们家门口三棵高大的椰子树挡了风水,希望能砍掉,作为交换,对方给了一台照相机和一台录音机。没想到,等修好后,才发现是一个慰灵塔,“母亲至今还很内疚。”
    慰灵塔修好后,陈国胜每年都会看到有大批的日本人来这里鞠躬。后来,他又重新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树。
     看着日本人一批一批地在家门口祭祀亡灵,陈国胜心里时常会有些酸酸的味道,“密支那当年有很多远征军的墓地和纪念碑,我们小时候还经常去扫墓。”
     陈国胜所说的“当年”,已经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事情了。生活在这里的老华侨艾元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密支那最少有三个驻印军的墓地,分别是第14师、新30师、第50师,但后来因为败退缅甸的国民党部队打败了缅甸正规军,一气之下,当局捣毁了这些墓地,“推土机把墓地夷为平地,尸骨到处都是。”
     有很多年长的华侨,还清楚地记得第50师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师长潘裕昆的题词:壮气冠河山,青史长留忠勇迹;英魂昭日月,黄土难埋敌忾心。

(责任编辑:admin)